您当前的位置: 核心期刊论文发表咨询网农业论文》低碳经济背景下数字技术助力乡村振兴战略的研究

低碳经济背景下数字技术助力乡村振兴战略的研究

来源:核心期刊论文发表咨询网 所属分类:农业论文 点击:次 时间:2022-02-24 08:26

  摘 要:乡村振兴战略是当前最重要的国家发展战略之一。碳达峰和碳中和目标的提出对乡村振兴提出了新的要求。乡村振兴战略的实现离不开金融的扶持,但是传统的金融服务面临信息不对称等诸多痛点,难以真正促进资金精准直达各类乡村融资主体。数字技术的发展在理论上可以解决这个痛点。数字技术能够解决商业银行政策性要求和盈利性矛盾,降低金融机构网点延伸的必要性,提高商业银行的风险控制能力。但是数字技术助力金融服务乡村振兴也面临着农村数字技术设施建设不足、农村地区思想存在局限、人才短缺问题以及信息泄露以及金融欺诈等风险。应该加快乡村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发展乡村供应链金融,积极强化数字技术在农业的应用,加强个人信息保护以及金融风险防范,加强人才队伍建设,积极建设“碳中和新乡村”。

低碳经济背景下数字技术助力乡村振兴战略的研究

  关键词:低碳经济;碳中和;碳达峰;乡村振兴;数字技术;供应链金融;数字金融;新农村建设

  引言

  乡村经济的发展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能直接促进第一产业发展,还可以间接促进我国第二、第三产业。乡村经济具有丰富的发展前景和广阔的发展市场。2017年党的十九大正式提出乡村振兴战略,这是党中央全面深化解决“三农”问题、推进农业现代化、缩小城乡差距的重要举措, 2021年中央一号文件对乡村振兴战略作了进一步部署。目前我国已经实现打赢精准脱贫的攻坚战,但是距实现乡村全面振兴,建立现代化农业体系仍然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传统金融服务乡村经济存在诸多痛点,在过往的实践中,资金触达乡村融资主体存在重重困难,由于信息不对称以及缺乏足够的抵质押物等原因,广大乡村融资主体的融资需求无法得到有效满足,被迫转向利率较高的民间借贷。一方面金融机构有大量的闲置资金,但缺少优质的放贷 主体;另一方面广大乡村融资主体有较大的融资需求,但又得不到资金满足。乡村融资主体的风险较高,金融机构不会因为乡村融资主体的弱社会地位性而降低不良贷款的容忍度,这就导致了金融机构提供的金融服务存在普而不惠或惠而不普的现象。

  随着数字技术的发展,其在金融机构的应用范围越来越广,应用程度越来越深,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物联网等数字技术不断拓宽金融服务的广度和深度。上至国家,下至地方政府以及金融机构无不重视数字技术的作用,纷纷出台支持数字技术发展的措施,抢占金融科技发展的制高点。数据资源已经成为非常重要的决策资源。利用大数据可以帮助金融机构作出各类精准判断,物联网技术可以帮助金融机构对抵质押品进行实时跟踪,从而实现动产融资,人工智能可以帮助金融机构解放复杂繁琐的人力劳动,区块链可以解决信用的篡改问题。金融机构利用这些数字技术不断创新出各类线上化产品,逐渐识别被传统金融服务拒之门外的客户,有望解决金融机构普而不惠或惠而不普的问题。数字技术成为打通乡村经济中金融服务“最后一公里”的重要技术手段。

  乡村振兴战略随着形势的变化其内涵也在不断丰富。2020年9月,我国在联合国大会上承诺,在 2030年前我国的二氧化碳排放量达到峰值,并努力争取在2060前实现碳中和目标。2020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是2021年八项重点任务之一,这也标志着党中央坚持以人民福祉为中心开启绿色低碳时代的决心。 2021年3月习近平同志在主持召开的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九次会议上提出,要将碳达峰与碳中和纳入到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整体布局中,对实现碳达峰与碳中和这一目标提出进一步细化推进措施。当前我国正处于新旧动能转换阶段,重工业比例逐渐下降,传统粗放式的增长模式已经不适应时代的需求,必须开展碳减排行动,可以说碳达峰和碳中和的提出,不仅对乡村振兴战略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对乡村数字金融的发展也提出了新的约束。因此,积极研究低碳经济背景下,数字金融助力乡村振兴战略,解决“三农”问题,实现碳达峰和碳中和,最终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文献综述

  (一)碳达峰和碳中和对乡村振兴战略影响的研究

  陆岷峰(2021)认为,低碳经济是乡村振兴的必然要求和内在动力,要求彻底改变传统落后高污染式的经济增长。乡村振兴不只是要求乡村经济发展,而是要更加重视发展的质量,应该建立起智能化、智慧化以及创新驱动的乡村经济增长方式。乡村地区可以成为碳减排的巨大场所,乡村振兴战略可以有效促进乡村地区的碳减排。陆岷峰、欧阳文杰(2020)认为,改革开放后政府不断要求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促进经济增长,环境保护和经济增长应该处于平衡的状态,乡村振兴战略包括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建立绿色农业、生态宜居等内容,这实际上也体现了低碳经济的内涵。但是他也指出了乡村地区在推进碳减排过程中遇到的阻点:乡村地区的思想观念比较传统,在认识上难以快速接受新的治理模式,市场机制也无法发挥有效的作用,同时,乡村地区人才缺失严重,推进乡村地区碳减排是一项复合型工作,需要靠多方合力推动。陆岷峰、王婷婷(2020)指出,乡村振兴本来就包含低碳经济的思想,此次碳达峰和碳中和的提出标志着国家更加重视可再生能源的发展。我国已经打赢了脱贫攻坚战,而乡村振兴战略是对脱贫攻坚战胜利果实的巩固,也有利于促进农村地区产业结构升级。对于经济欠发达地区,可以借机搭乘低碳经济带来的“顺风车”,发挥经济发展的后发优势,将碳减排作为地区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模块来抓,在完成脱贫的同时推动绿色经济的发展。陆岷峰、陈捷(2020)认为,乡村地区蕴藏着丰富的能源,其中光伏和风力发电的利用潜能将超过15亿千瓦与1亿千瓦,这些能源分布较广,可降低运输成本。如果这些能源充分利用起来将极大地促进碳减排目标的实现,乡村地区甚至可以实现电力的充分自给,乡村居民也能享受到便宜并且环保的绿色能源。

  (二)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研究

  陆岷峰、汪祖刚(2019)认为,中国经济经过40多年的高速发展,目前已经面临着内生动力不足、供需不匹配等难题,乡村振兴战略的内涵是解决三农问题,这关系着国计民生,支持农业发展,提高农民收入,破除城市与农村的二元悖论,这也是我国经济发展永恒的主题。高伦(2021)认为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步骤,也是减少城乡发展差距,激发乡村经济活力,缓解社会矛盾的重要举措,但是实现乡村振兴战略还需要制定科学的实施方案,提高乡村的公共服务能力,引导培育愿意支持乡村建设的人才队伍。陆岷峰、张欢(2021)指出当前乡村经济发展中,既面临着青壮年劳动力的流失,也面临着人才的缺失,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关键在于乡村人才的建设,人才建设是乡村振兴的根本,也是核心,要做好人才的定向引进,加强乡村干部队伍建设,注重培训体系的建立。

  (三)金融与乡村振兴战略的研究

  陆岷峰(2021)表示,乡村市场存在大量的融资需求主体,这些融资需求主体能否得到足够的金融支持则成为乡村经济振兴的关键。他指出支持乡村经济并不是单一金融机构能够做到的,而是要靠各类金融机构以及各类金融工具的合力推动。陆岷峰、徐阳洋(2020)认为部分地区成立新型农村金融机构支持乡村振兴虽然取得一定的成绩,但是新型农村金融机构资金来源70%以上由财政支持,对财政资金的依赖性较重,农户互助的内生动力不足,导致这类型机构支持乡村振兴的持续性不足。陆岷峰、周军煜(2020)指出乡村振兴需要政策、资金、人力等资源的有效支撑。乡村经济的振兴并不是一蹴而就,乡村有思想观念陈旧、资金短缺、人才缺失、基层服务体系不完善等诸多难点需要破除,但是这是一场必须打赢的持久战。

  (四)数字技术与乡村振兴战略

  陆岷峰、徐博欢(2020)认为,传统的金融服务模式很难为乡村振兴提供有效的金融服务,数字技术已经在金融机构支持乡村经济中发挥重要作用,大型商业银行利用数字技术降低服务门槛,下沉金融服务,提高金融服务效率。陆岷峰、曹梦石(2020)指出乡村振兴的核心是满足乡村经济的金融需求,但是由于信息不对称等原因,金融机构在支持乡村振兴战略过程中常常“有心无力”,数字技术的出现给金融服务深入乡村带来可能,很多金融机构已经在积极实践。陆岷峰(2020)认为尽管数字技术已经开始支持金融,拓宽金融服务深度和广度,但是乡村经济本身存在数字基础设施不足的困境,真正发挥数字技术作用前提是要在乡村大力开展数字基础设施建设。

  乡村振兴可以成为经济增长的重要推动力,金融在支持乡村振兴战略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而数字技术则可以改善传统金融服务的不足。低碳经济的提出给出了碳减排的具体时间节点,也丰富拓展了乡村振兴的内涵,低碳经济要求乡村振兴注重环境保护。但是目前的研究深入性不足,未说明低碳经济对乡村振兴提出的具体要求,未分析数字技术如何助力绿色乡村等。在上述学者研究的基础上,本文的创新与核心在于采用定性分析法和描述性分析法,重点描述数字技术在金融助力乡村振兴中的作用,并将数字技术助力乡村振兴放在低碳经济背景下。双碳目标对乡村振兴提出新的约束,也是重要目标,而数字技术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手段,按照低碳的约束的要求,运用数字技术加快乡村振兴,实现乡村高质量振兴。

  二、低碳经济背景下数字技术助力乡村振兴战略选择

  (一)低碳经济对乡村振兴战略提出新要求

  1. 加快绿色低碳生活方式转变。我国力争于 2030年前二氧化碳排放达到峰值,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对碳减排给出了具体的时间节点。这实际上要求乡村经济应该加快向绿色低碳发展方式转变。从生产角度,乡村振兴过程中必须从碳排放以及能源消耗的总量和强度两方面进行控制,从而降低单位产品的能源消耗。从消费角度,乡村振兴过程中,要不断改善乡村居民的生活方式,进行思想灌输,鼓励其在日常生活中注意垃圾分类、注重绿色生活、节电、节水、节能等,从而直接减少能源消耗以及碳排放。此外,还可以倒逼乡村企业提供绿色产品,进行绿色低碳转型。碳达峰和碳中和涉及社会方方面面,在乡村地区广泛形成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是低碳经济对乡村振兴提出的新要求。

  2.加快乡村集约化经济发展。很长一段时间我国都是小农经济,乡村经济一直处于分散状态。虽然近年来随着我国基础设施建设的推进,乡村地区在交通、环境、生活设施等方面已经得到很大改善,新农村建设取得巨大成就,但是过去分散的乡村经济也消耗了大量的公共资源。低碳经济不仅仅是碳减排,实际上还要求社会注意节约资源。低碳经济要求乡村振兴过程中,应该注重将乡村居民集中起来安置,如进行集体农庄建设。乡村居民集中安置后,分散的土地即可集中处置,形成大面积的农场,同时鼓励社会资本进入,对于气候不适宜的山地等地区,实行高端、精细化农作模式。最后建立完善的线上线下销售体系以及乡村物流体系,解决乡村地区的产品销售以及物流等问题,通过资源的集约化推动碳达峰和碳中和目标的实现。

  3.要求乡村振兴量质并举。2020年在新冠肺炎疫情肆虐的全球经济环境下,中国作为唯一实现经济正增长的国家,有责任和义务引领世界绿色经济。在此背景下提出碳达峰和碳中和的目标愿景,是为经济发展指明绿色转型的方向,也向其他国家提出明确的信号,中国将为全球绿色经济注入新的旺盛活力。这就要求乡村振兴过程中要量质并举,既要注重乡村经济发展速度,也要注重乡村经济发展质量。双碳目标是要求二氧化碳的排放轨迹由快到慢,达到顶点后开始下降直至排放量和清除量相互抵消,达到碳中和,这也是乡村经济的发展与二氧化碳从相对脱钩到绝对脱钩的过程。乡村振兴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实现乡村经济发展,而是建立在美丽乡村的基础上,实现乡村经济快速发展,在乡村中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经济体系。

  (二)数字技术应用是金融服务乡村振兴战略的突破口

  1.金融服务乡村振兴战略的痛点分析。建立现代化的农村金融体系是乡村经济振兴的动力源泉,而双碳目标的提出对金融支持乡村振兴提出新的约束。实际上,商业银行很早就开始重视绿色金融的发展,注重对绿色产业的信贷投入。2015年商业银行的绿色信贷余额达到7万亿元,2020年底商业银行绿色信贷余额增加至12万亿元,平均年增长超过 14%。在绿色信贷中有不少贷款投放到乡村地区的清洁能源企业。2020 年绿色债券存量规模达到 8132亿元,绿色债券支持项目减排二氧化碳达1亿吨以上。

  但是金融在服务乡村经济也面临诸多痛点,主要表现在金融机构自身和乡村融资主体两方面:

  (1)从金融机构角度。首先,政策性与商业性相冲突。在我国现有的金融机构中,商业银行占据主体地位,商业银行的性质决定了其商业性的定位,一切经营活动以追求利润为主。积极响应乡村振兴战略,为乡村振兴提供金融服务是金融机构义不容辞的责任,商业银行在支持乡村振兴中承担着资金供给主力军的角色,但是这种政策号召和本身的定位并不符合,商业银行以盈利为主,政策性功能的角色应该由政策性银行承担,二者发生矛盾。其次,商业银行面临收缩局面。2020年上半年,有1318家银行网点关闭(包括276家包商银行),其中,中、农、工、建、交、邮储六家大行有487家网点关闭,占比37%。 2020年下半年,银行网点关闭数量更多,截至2020 年11月底,有超过2790家银行网点关闭。乡村地区电子化程度较低,需要大量的银行营业网点提供服务,但是商业银行因为金融科技面临着网点收缩的局面,对于欠发达地区,即使是六大行也会对部分网点进行关闭。这就导致商业银行网点布局下沉度不足,很多股份制银行或者城商行在乡村地区根本没有营业部,进一步限制了金融机构服务乡村振兴战略。取而代之的乡村金融网格化管理仅是商业银行不愿意付出较大网点成本,但是这种金融网格员提供的金融服务远不如营业网点专业。最后,风险控制弱。乡村中的融资主体通常缺乏足值的抵质押物、完善的财务报表等,而传统的信贷风控十分注重这些信息。此外,由于乡村融资主体通常在互联网上活跃度不足,金融机构现有的线上化金融产品难以抓取客户的线上信息,导致难以为其提供授信,这使得金融机构给乡村融资主体提供金融资源“有心无力”。

  (2)从乡村融资主体角度。首先,资金需求“短、频、急”的特点导致金融机构服务动力不足。金融机构的资金主要集中在城市地区,集中在大型企业,支持乡村经济更多体现政策性要求。但是乡村经济的融资主体主要是小微企业、农村个体户等普惠群体,这些融资主体的资金需求呈现期限较短、小额化、需求频繁等特点,金融机构的贷款成本过高,贷款1亿和贷款100万的成本差距不大,但是收益差距却十分明显,这导致其服务的动力不足。其次,自身意识的局限性。乡村企业家或者个体户的年龄基本都在 40岁以上,个人的平均文化层次较低,很多借款客户无论是风险合规意识还是信用意识都存在局限性。第三,担保能力较弱。金融机构对客户进行贷款时通常会关注两点:客户的抵质押物和客户未来的还款能力。乡村地区缺乏大型的企业,基本都是小微企业、农村个体户等普惠群体,因此乡村融资主体通常缺乏足值的抵质押物,采用互保、联保等担保方式居多,而这种担保也需要依靠对方的信用情况,通常担保能力较弱。第四,融资需求主体分散度广。乡村融资主体不同于大型企业,他们分散在乡村各个地区,包括社区、乡村工业园区、偏僻村庄等,加之本身业务规模不大,很容易被市场所忽视,银行即使想主动服务,也难以锁定目标客群。第五,同城镇地区相比,乡村地区由于政策激励不足、人才缺乏、基础设施落后等原因,很难吸引到优质低碳环保企业,转而吸收高污染、高耗能的企业,经济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是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很难实现低碳式发展。同时,由于乡村地区基本上都是小微企业,在缺乏资金时,这些高污染、高耗能、低效率的企业通常都是企业主凭借自身信用到金融机构进行贷款,企业主信用良好时,金融机构通常不会进行断贷,而对于企业的破坏环境式的生产则选择性忽略。

  2.数字技术直击传统金融服务的痛点。数字技术的突出特点是数字化和智能化,在乡村振兴过程中,要实现科技赋能。传统的金融服务遵循线下接触式服务,比如银行给企业贷款必须到企业实地调研,企业也必须到银行网点进行开户,但是数字技术却能解决此项痛点。数字技术通过助力金融机构建立线上化的服务方式,无需线下物理接触即可提供金融服务。一是降低商业银行政策性与盈利性的矛盾。商业银行通过大力发展数字技术,推出并不断完善线上金融服务产品,下沉金融服务,将服务的客户群体扩大到三农、农业个体户等乡村融资主体,通过贷款的线上化、批量化获取“薄利多销”的收益,满足乡村融资主体资金“短、频、急”的需求特点,也满足了国家政策性与商业银行盈利性的双重要求。二是线上化的金融产品降低金融机构网点延伸的必要性。数字技术对商业银行的推动作用主要表现在促进商业银行推出线上化产品,降低与客户物理性接触,金融机构无需线下广设网点,借助线上化的产品降低了乡村融资主体获取金融服务的门槛,降低了金融机构服务成本,提高了金融服务乡村融资主体的质量,也解决了乡村融资主体分散度广的问题。三是数字技术对商业银行的另一推动作用表现在提高商业银行的风险控制能力。传统的信贷风控方式是通过线下进行尽调,判断客户的信用水平,主观性较大,但是数字技术借助大数据,抓取客户的互联网信息,并通过相关部门的授权获取用户的社保以及水、电、煤气等生活、商业数据,通过精确的算法进行交叉验证,建立反欺诈甄别模式,据此计算出客户的信用,最后给出授信范围,对于高污染、高耗能、低效率的企业自动降低其授信评分,自身信用以及合规意识薄弱的乡村融资主体也能得到甄别。

  除了贷款服务,金融机构还提供线上化的理财服务,利用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帮助客户结合需求提供定制化服务。从具体的技术角度分析:

  (1)大数据技术。大数据在金融机构应用较广,具有数量巨大、数据类型多、价值密度大、处理速度快的特点。金融行业本身就是数据密集型行业,在金融活动中产生大量的数据,数据资产已经成为金融机构的核心资产,商业价值巨大。大数据在金融行业中主要有四方面作用:一是精准获客与营销。金融机构借助大数据技术,在海量数据中快速提取有价值信息,进行多次挖掘,多次清洗,进而进行数据分析,利用特定的模型进行获客与营销。二是进行精细化管理。金融机构通过场景以及外部合作收集贷款主体信息,综合分析其业务范围、经营情况、客户信息、资金需求、未来发展等,帮助贷款主体进行经营分析,也可以加强风险控制,从而进行精细化管理。三是创新金融服务与产品。新型社交网络平台产生大量记录用户行为的日常信息,金融机构利用这些信息可以对用户进行分析,提供贴近客户需求的服务以及产品创新。四是提升用户体验。借助大数据技术,金融机构提供很多线上化、个性化服务,为广大用户带来新的体验。

  (2)区块链技术。区块链技术具有去中心化、透明性、记录不可篡改性等特点,各方共同参与节点安全管理,记录的数据按照时间顺序永久记录,所有的用户都可以访问到网络节点,并且内外部都无法对数据篡改。在融资领域尤其是贸易融资,其链条涉及企业的债权债务关系、贸易以及合同记录、库存信息、售货信息等“上链”,金融机构利用区块链技术可以真实地还原贸易场景,对链条的交易信息进行评估,从而给出授信额度。

  (3)人工智能。随着前沿技术算法不断突破和业务场景日渐成熟,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金融科技在整个金融业广泛应用,供给和需求不断融合共促。从供给侧来看,人工智能产业各生态层不断丰富成熟,陆续在智慧医疗、智慧工厂、智慧教育、智慧城市等多场景落地;从需求侧看,在长期的经济转型压力和近期的疫情恢复形成双重牵引;从全球人工智能发展来看,机器人领域的市场需求不断扩大,资本参与度不断提升,近十年机器人风投复合增长率高达 55%,远高于其他行业的风投增长水平。针对金融机构类似记账、核账等重复性劳动,利用人工智能特定的算法可以代替人工自动进行操作,如目前市场比较火的RPA、数字员工,都是人工智能技术在金融机构的具体应用。

  (4)物联网技术。物联网技术的架构主要由感知层、网络层、应用层组成,通过射频识别技术以及红外线感应器等传感器对设备进行信息感知,进而网络层进行信息通信与处理,最后由应用层对设备进行跟踪、识别、定位、监控和管理等。物联网技术在金融机构主要有动产融资、车险变革以及供应链金融。通过无线网络技术、RFID技术、传感技术以及嵌入设备系统等技术的应用,可以对动产进行实时监控,解决动产质押问题。车联网技术通过对驾驶员、路线环境、车辆状况、周围环境信息的采集分析,可降低骗保,也可提高财险公司承保收益,改变车险“静态”的定价模式。通过物联网技术可解决供应链金融中信息不对称,降低金融机构信贷成本,提高风险控制效率。

  (三)数字技术助力金融服务绿色乡村振兴战略

  数字技术降低金融服务成本,提高金融服务效率,真正推动绿色金融。在支付方面,乡村地区大规模普及移动支付,通过在线上购物采用线上化移动支付方式,直接降低了物理耗能。云计算具备的高弹性特点,可根据实际情况合理分配计算资源,将非支付峰值的电力分配至峰值时,从而对电力进行减负。乡村地区居民可以在线上购买保险、要求理赔、获取服务,降低金融服务成本。数字技术帮助金融逐渐步入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绿色金融领域。数字技术还能让绿色金融更普惠化。自绿色金融提出后,金融机构在应用数字技术时,更加关注对乡村地区低碳、环保、节能等行业企业的服务,同时也积极引导广大企业向绿色转型,对于高污染、高耗能、低效率的企业减少贷款,使其被市场自然淘汰。数字技术帮助绿色经济金融化,通过数字技术触达每个绿色生产要素和每次绿色行为,并将其精准量化,使其具有金融属性,形成“衡量→交易→配置”的市场机制。目前我国已经在很多省份开始了碳排放权交易试点工作,覆盖数万家以上的碳排放量较大的企业。这个碳市场将采用统一的标准来衡量企业的碳排放量,企业可以从交易所购得一定时期内“合法” 排放温室气体的配额,用以抵消实际中的超额排放量,也可以将节约出来的碳配额进行出售。通过交易可衡量的碳排放额度,让低碳企业获得更多市场价值,同时增加污染型企业的运营成本,最终达到用市场机制配置绿色资源的目的,真正对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发挥核心作用。

  在服务乡村振兴的金融主体方面,通过数字技术服务乡村振兴战略的主体呈现多元化趋势,实践中各类新型产品与创新服务日益完善。其中服务主体主要包括银行类金融机构和非银行类机构。银行类金融机构是支持乡村振兴战略的主力军,基本上所有的银行类金融机构都有针对乡村融资主体提供服务的金融产品,而且很多大型商业银行推出多种产品,其产品的核心算法是依据授信主体的纳税数据、经营数据、水电煤气费数据或者特定场景形成的数据,建立评分卡,给出授信额度(见表1)。非银行金融机构主要是保险公司,为农户、小微企业主提供保险保障服务以及传统的保单融资。有些保险公司已经开始采用现代信息技术的农业保险决策管理模式。通过物联网技术可以便捷地传递信息,借助可视化技术使数据发挥出更大价值。基于损失补偿等原则,在现代信息技术的加持下,农产品保险价格将被制定和实施,同时还可以计算出风险以及损失补偿,从而对投入要素进行优化配置。自古以来,农产品都是靠天时较多,市场经济下农产品还靠市场,导致农业可能遭受自然风险与市场风险。而对传统的农产品定损不仅困难,而且成本高,既不利于保险公司尤其是财险公司的发展,也不利于农业和农民。对农产品的定损需要关注到农业保险标的物的面积、地块、类别、历史价格、天气等多种因素,提高对农业保险标的的保险就需要精准掌握这些数据资源。实际上很多地区已经和保险公司开展合作进行试点,比如四川有些地区,利用遥感卫星和其他现代化信息技术初步构建了农业数据资源,农民打开特定的APP绕田一圈,卫星自动掌握该块土地,随后通过大数据、物联网、卫星监测等技术为农民的农产品提供风险保障,降低自然风险和市场风险带来的损失。这种模式既可以初步建立全面的农业信用评价体系,也可以为乡村农户提供实质上保障,同时还能提高理赔的精准度与时效性,节约保险公司人力资源成本,真正实现“一箭多雕”。此外,不少保险公司结合期货、信贷、地域特色创造出创新模式。比如农业主体在保险公司处购入农产品的期货合约,确保农产品的未来价格在合理水平,保险公司则购买期货公司的场外期权,也是为确保农产品的未来价格变动在合理水平,进行风险对冲。该模式在黑龙江等地区已经进行了广泛的试点,而且取得较好的成效。

  还有部分金融科技公司在服务乡村振兴战略中也发挥着重要作用。金融科技公司主要借助自己特定的场景,为场景内的涉农用户提供金融服务,比如蚂蚁金服的花呗、借呗,腾讯的微粒贷以及各类电商的消费贷等。如蚂蚁金服主要依据自身的生态圈。由于蚂蚁金服具有大量的用户,而这些用户在互联网上留有海量的信息,如社交信息和淘宝信息等。蚂蚁金服利用自身较强的风控系统对用户数据进行分析,为其提供运营服务、贷款支持等,帮助涉农用户提高交易量,据此形成良好的闭环生态圈。但是,这些在本质上属于利用银行以及其他外部资金提供放贷,存在违规并已引起监管重视,后续放贷资金将以自有资金为主。此外,还有些金融科技公司单纯为服务乡村经济的金融机构提供技术支持。——论文作者:○陆岷峰1 徐阳洋2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lunwencheng.com/lunwen/nye/21764.html

各行业核心期刊快速入口

医学类核心期刊汇总
口腔核心期刊
卫生核心期刊
药学核心期刊
眼科核心期刊
儿科核心期刊
医学核心期刊
兽医核心期刊
外科核心期刊
护理核心期刊
临床核心期刊
教育类核心期刊汇总
小学教育核心期刊
中学教育核心期刊
高等教育核心期刊
职业教育核心期刊
成人教育核心期刊
人文教育核心期刊
科学教育核心期刊
教育核心期刊
教学核心期刊
教育管理核心期刊
学科类核心期刊汇总
语文核心期刊
数学核心期刊
外语核心期刊
化学核心期刊
物理核心期刊
历史核心期刊
政治核心期刊
体育核心期刊
艺术核心期刊
法律核心期刊
经济类核心期刊汇总
市场经济核心期刊
经济核心期刊
金融核心期刊
财经核心期刊
审计核心期刊
旅游核心期刊
统计核心期刊
会计核心期刊
农业类核心期刊汇总
畜牧核心期刊
农业核心期刊
林业核心期刊
工业类核心期刊汇总
机械核心期刊
冶金核心期刊
电力核心期刊
铁路核心期刊
电气核心期刊
工业核心期刊
石油核心期刊
环境类核心期刊汇总
电力核心期刊
水利核心期刊
能源核心期刊
地质核心期刊
化工核心期刊
环境核心期刊
气象核心期刊
地理核心期刊
建筑类核心期刊汇总
测绘核心期刊
测量核心期刊
建筑核心期刊
交通类核心期刊汇总
铁路核心期刊
公路核心期刊
交通核心期刊
运输核心期刊
汽车核心期刊
轨道核心期刊
科技类核心期刊汇总
电子核心期刊
科技核心期刊
计算机核心期刊
其他类核心期刊汇总
管理核心期刊
档案核心期刊
心理核心期刊
政法核心期刊
文学核心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