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核心期刊论文发表咨询网教育论文》不同语境下交流学习双方语言选择性注意水平的比较

不同语境下交流学习双方语言选择性注意水平的比较

来源:核心期刊论文发表咨询网 所属分类:教育论文 点击:次 时间:2020-07-18 15:20

  摘要:研究创设不同交流情境,通过交流范式探查不同语境下交流学习双方语言选择性注意水平的差异,结 果 发现:①语言交流情境的语言选择性注意水平和指向性水平显著高于表情和对象可视的情境,这源于其高分组的更高水平,但是其高低分组间具有不平衡性;3种语境下的变化特征不同;②语言选择性注意集中性水平在各情境下均随着交流进程而逐渐提高,但表情和对象可视的情境效率最高.研究证实,语言交流情境下语言加工程度更深,但交流双方的协调水平相对更低,对象共同可视并不促进交流语言的选择性注意,表情能够辅助语言交流.

不同语境下交流学习双方语言选择性注意水平的比较

  关 键 词:交流;语境;语言

  交流作为日常人际语言互动的一种功能,即基于特定的交流目的,交流者针对性地以口头语言指称、说明、描述或推理某些对象,以做出符合情境任务要求的命名、分类、挑选等安排和操作;概括而言,交流是以口头语言为核心媒介的社会人际互动方式[1-2].Krauss等人[3]和 Weinheimer等人[4]最早正式从实验的角度提出交流双方的角色分别是语言指导者(director)和参照操作者(matcher),指导者有责任将自己的信息传递给同伴,操作者有责任以指导者的语言信息为参照作出适合情境任务要求的操作,交流合作过程体现了集体责任和个人责任的共存性[3],并归纳了典型的交流实验范式:交流被试双方合作完成特定任务,彼此轮流语言描述任务对象,对方参照语言信息执行任务操作,以共同完成交流任务[4].

  交流中语言既为双方传递语义和沟通思想,又功能性地解决现实问题,因此,交流语言和个人私语的差异典型表现在更为显著的语用特征;同时,交流中语言的核心媒介性也使其成为交流互动认知实验研究的重点之一.目前,围绕着交流语言认知特征的探讨,研究者们关注了2个主要方面:一是交流语言特征和互动性,二是非语言因素对交流语言认知过程的影响.

  首先,关于交流语言特征和互动性.交流语言不仅体现交流者自我认知过程(个体性),同时体现了特定交流情境下交流者间的认知冲突和协调过程(互动性)[5-6].交流语言互动过程是交流双方认知共享性和行为一致性的实现过程,交流语言内容决定于交流活动的特定性和合作性,这也是双方交流关系和谐性的前提,否则交流语言认知过程将出现妨碍任务理解和执行的言外之意;而具体到交流双方语言认知互动过程,研究者们将其称之为“听者设计”(audiencedesign)过程[1,7].听者设计过程是交流者联合彼此认知,不断调整彼此语言和行为的过程,以实现对交流任务和对象的共同性理解;典型的如语言惯例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交流者依据彼此间互动关系的特定性来设计交流语言,实现语言信息的高度共享性和表达、理解的高效性,从而实现交流认知的节省性.总之,交流语言的互动过程、设计过程,以及随着交流进程而表现出的稳定或变化性,是交流双方交流认知和行为“冲突-协调”过程的集中表现[8-10].

  Barr等人[11]以及 Markman等人[4]的2项早期研究均发现,通过交流任务双方形成了针对特定任务对象的语言惯例,该表述为彼此共同理解和接受,并表现出相对稳定性和同伴特定性,之后在类似的交流情境中,甚至是5天的延迟间隔,特定语言惯例会重复出现于特定交流者间;但是陌生的交流同伴无法分享这种先前语言信息[4,11].Yu,Schermerhorn等人[12]的研究通过创设真人交流和非真人交流(与人形模型)2种方式,发现语言惯例仅出现于真人互动交流过程中,其形成源于交流者彼此对同伴交流认知和行为的敏感性,这种敏感性是彼此特定互动经验和记忆等的综合反映.

  可见,交流语言和个人自我语言的不同之处,在于交流语言的同伴特定性、现实功用性,这是交流认知协调性和认知节省性的重要基础.然而,研究者对于交流语言同伴特定性的发生发展过程存在一定的分歧,即“同伴特定信息”是何时进入交流语言认知加工系统的;又是如何引导交流语言认知加工决策过程的.一种观点强调[13-14],该过程从交流之始就已经发生,支持“基于限制”的交流语言加工理论,认为交流语言发生时即受到交流特定情境中交流者彼此关系、任务对 象 特 点 等 因 素 的 影 响 和 限 制.一 种 观 点 则 强调[15-16],交流之始的语言加工是自我中心的,交流情境中非语言信息对于语言认知的影响,将随着交流进程和交流者认知互动的不断深入而逐渐显现,支持了交流语言认知的“两阶段模型”.两阶段语言加工的不同特征是对交流者间认知“冲突-协调”逐渐转换过程的一种反映,这可以解释交流初期双方语言间的较大分歧性,以及对同伴语言理解不恰当的现象.

  归结而言,以往研究较一致接受交流语言的同伴特定性、互动性和受到交流中非语言因素的影响性,但是对于交流语言的发生发展特征存在一定的争议.综合以往研究,发现这些研究受到实验研究思路和方法的2个方面特点的制约:一方面,如要观察交流语言发生发展的过程,交流实验任务必须能够体现交流的时间进程(这也是如下所探讨的交流语境自然性的一个方面),而这恰是以往研究所忽略的,基于实验便利性以往研究倾向于创设 简 单 的 交 流 任 务,如靶对象和干扰对象并呈,交流者语言指导同伴辨别、挑 选等[17];O-in-Qs视觉搜寻任务[18];对象的交流命名和分类[19]等.另一方面,如要相对细致地探查和解释交流语言认知加工过程,需要直接比较交流过程各阶段双方的语言特征,而不能仅将交流双方作为一个“个体”来分析语言.基 于 以 上 分 析,当 前 研 究 拟 创 设 标 准 化 的 语 言 交 流 过 程,比 较 双 方 语 言 选 择 性 注 意 的特点.

  其次,关于非语言因素对交流语言认知过程的影响.语言是交流的核心媒介,但不是唯一媒介,一方面在于语言认知不完全代表交流认知,一方面在于非语言认知影响语言认知.这一问题整体上涉及到交流语境的自然性问题,一部分研究者针对交流语言认知研究的实验任务特点做了建设性的争论,Bezuiden-hout[13]提出简单的视觉情境范式在研究交流语言认知上不具有现实的代表性,其仅仅聚焦于特定实验条件下的有限时间段,无法解释交流动态过程.Brown-Schmidt等人[20]更倾向于折中看待交流实验任务的研究特点:长时交流任务利于探查和解释交流认知的互动过程,包括语言认知和非语言认知,研究的精细化方面可能相对不足,但是像简单的视觉情境任务利于记录分析交流者的即时语言,相对无法展现交流者间的认知互动性和变化性.

  另一部分研究者关注了交流语言认知和非语言认知间的关系.实验室研究中交流语境的自然性还表现在对于非语言因素的控制程度,典型的如交流对象的共享性[21-24]、交流者表情的共享性[25-32]等;在现实交流情境中表现为面对面交流、网络等多样化的远程交流等,这也影响到交流语言认知过程特点[33-34]

  .以交流对象感知特征共享性为变量的研究发现:对象共享性弱化了交流语言,表现为语言表述的简单化,由于对象自身不具有任何交流性,因此语言简化弱化了交流者间认知和行为的协调效率和水平.Gala-ti[23]通过卡片匹配交流任务证实,卡片感知特征的共同可视导致交流语言信息的显著减少;Vesper等人[24]在同步移动彼此屏幕中相应对象的交流任务中也发现了相似的结果.以表情为变量的研究发现:表情具有交流性,不仅表现为与语言交流的配合性,还表现为独立的交流性特征.O’Carroll等人[31]在面对面交流和无表情交流(以隔板分开)的对比中发现,在有表 情 交 流 的 情 境 下,交流语言显著简洁且有效 率.Kop-pensteiner等人[29]从听者语言理解的角度也发现,演讲视频中政客表情的丰富性促进听者的理解性和观点的接受性.Graziano等人[28]的实验重点分析了交流手势和语言的关系,发现在简单的交流任务中语言和手势伴随流畅而连贯发生,在困难任务中语言不准确,手势也不连贯.Alibali等人[25]以及 Pine等人[35]的研究则发现语言可以流畅发生时,手势减少;语言表达困难时,手势相对增多以弥补语言交流的不足,手势表现出独立的交流性.Brennan等人[18]借助眼动仪使交流双方实现眼睛注视的共享,通过“O-in-Qs”搜索任务发现,共享注视交流表现出显著的高效性.总之,交流情境中的非语言媒介是一个复杂的综合系统,语言交流不是在一个纯粹的背景下发生的,与语言交流不同,非语言信息对交流认知的影响过程可能是自发的、非策略性的,交流语言认知的理解不应脱离非语言因素客观存在并彼此影响的交流语境[2].综合而言,以往研究虽然对于交流情境中的非语言因素和语言间的关系做了一定分析,但并没有围绕各种交流因素相对系统性地创设实验条件,这是各研究结果多样化的原因之一,张恒超[33]的研究中系统性地设立了共享语言、共享语言+对象、共享语言+对象+表情方式3种交流方式,以交流学习成绩为指标,发现共享语言+对象+表情方式下交流者学习效率最高,主要表现于交流双方中低分被试的学习效率显著更高,且交流双方学习协调水平显著高于其余交流方式.因此,进一步分析理解交流语言认知特征,需要系统性创设交流情境条件,当前研究拟以交流语言为研究指标,在不同交流语境下相对系统性地比较交流双方的语言特征.

  基于以上分析,当前研究创设了交流学习任务,并将交流过程标准化为10个阶段;从交流语境特点出发,以语言媒介为核心,依次设立语言交流、对象可视的语言交流、表情和对象可视的语言交流3种方式;并分别记录交流双方交流全程的语言内容,拟比较不同交流语境下交流学习双方语言选择性注意水平.

  1 研究方法

  1.1 被 试

  招募146名大学生被试,其中2人因操作失误而退出,有效被试144名,男女各半,一至四年级人数分别为34,38,40,32.

  1.2 实验器材

  由聘请的计算机专业高校教师编写电脑实验操作程序.实 验 电 脑 为2台 ThinkPad-Edge-E520笔 记本,显屏15.6英寸,分辨率为1366×768,通过网线将2台电脑互联,彼此程序相互响应;交流中双方面对面坐下,各自距离电脑约40cm,笔记本显屏和键盘间的夹角约120°,被试头部高于显屏上方.

  实验设计4特征虚拟生物交流学习材料,每个特征维度均为2个值:粗/细脚、二/三指手、竖/横眼、大/小口.维度1-3中安排了2种功能,当维度1-2为1值时,生物吸收水分;维度1-3为1值时,生物吸收水分且产生电流;维度4以“有/无”方式呈现,不关联功能特点,根据真值表筛选出8个交流样例.鉴于各特征凸显度以及被试经验等方面的可能差异,维度1-4和4个特征的对应关系依次轮换:脚手眼口、手眼口脚、眼口脚手、口脚手眼,形成4套交流材料(表1).

  1.3 实验程序

  实验设计了交流学习任务,共10个阶段,所有样例在每个阶段中均随机呈现2次.实验任务采用交流范式[4]:交流双方对面坐下,各面对一台电脑,2台电脑实验程序通过网线互联互应,交流中交流者分为生物描述者和功能判断者,一个生物呈现时,描述者观察并语言描述,判断者做出功能选择并按相应键,整个交流回合限时20s,之后同时向双方提供4s正确功能的反馈信息;每下一回合,交流者角色轮换一次,至交流结束.3种功能对应的按键为“,”“.”“/”.实验录制分析交流语言.

  根据语境自然性(双方共享语言、对象、表情)特点划分了3种交流条件:语言交流、对象可视的语言交流、表情和对象可视的语言交流.语言交流即交流者间通过隔板分开,交流中不能观察同伴;同时一个回合之中,只在描述者电脑上呈现生物,电脑呈现随双方角色互换而互换.对象可视的语言交流同上,但交流中双方电脑同时呈现生物.表情和对象可视的语言交流与对象可视的语言交流相同,但交流者间不放置隔板.

  1.4 实验设计

  全部被试先同性别随机配对,男女交流对再分别随机分成3组,随机分入3种交流条件,各交流条件下24个交流对,男女各半.根据交流双方各自10个阶段的成绩(功能判断正确率:正确判断数量除以8,再乘以100),分别划入高分组和低分组.交流学习任务为3(语境自然性)×2(成绩组)×10(学习阶段)重复测量1因素的3因素混合实验设计.因变量指标为交流语言选择性注意水平(交流语言中的维度数量):语言描述1个与功能有关的维度计为+1,1个与功能无关的维度计为-1,相加后,求各阶段的平均数,作为选择性注意指标;以与功能有关维度的平均数作为指向性指标,以与功能无关维度的平均数(反向计分,1个计+1)作为集中性指标.学习中的选择性注意指对学习目标内容的注意指向和集中,指向性是对学习有关信息的注意,集中性是对与学习无关信息的排除和抑制[36]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语境下交流双方语言选择性注意分析交流双方语言选择性注意结果,如表2.

  方差分析表明:语境自然性主效应无统计学意义,F(2,138)=0.16,p>0.05;成绩组主效应有统计学意义,F(1,138)=14.34,p<0.01,η 2p =0.10;学习阶段主效应有统计学意义,F(9,1242)=18.62,p <0.01,η 2p =0.12;学习阶段和成绩组间交互作用无统计学意义,F(9,1242)=1.15,p>0.05;三者间交互作用无统计学意义,F(18,1242)=0.41,p >0.05.

  语境自然性和学习阶段间交互作用有统计学意义,F(18,1242)=3.15,p<0.01,η 2p =0.05,简单效应分析表明:仅交流阶段10,语境自然性主效应有统计学意义,语言交流方式下语言描述的维度数量显著多于表情和对象可视的语言交流方式;语言交流方式下,b1-b2间、b7-b10两两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其余阶段均为后面阶段显著多于前面阶段;对象可视的语言交流方式下,b1显著少于b3-b10,b2显著少于b4,b9,b3-b10两两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表情和对象可视的语言交流方式下,b1显著少于b3-b10,后面阶段中仅b7和b8显著多于b10.

  语境自然性和成绩组间交互作用有统计学意义,F(2,138)=3.88,p<0.05,η 2p =0.05,简单效应分析表明:高分组条件下,语言交流方式下语言描述的维度数量显著多于其余方式,低分组条件下,语境自然性主效应无统计学意义;语言交流方式下,高分组显著多于低分组,其余交流方式下,成绩组主效应无统计学意义.——论文作者:张 恒 超

  本文来自:《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月刊)创刊于1957年,是由西南大学主办的自然科学综合性学术刊物。主要刊登数学、计算机科学、物理学、化学、生物学、地理学、电化教育学、心理学、体育运动学、信息科学、系统科学和技术科学等方面的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的学术论文和研究成果,主要读者对象是:国内外科技工作者、高等院校理工科教学科研人员和研究生。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lunwencheng.com/lunwen/jyu/17314.html

各行业核心期刊快速入口

医学类核心期刊汇总
口腔核心期刊
卫生核心期刊
药学核心期刊
眼科核心期刊
儿科核心期刊
医学核心期刊
兽医核心期刊
外科核心期刊
护理核心期刊
临床核心期刊
教育类核心期刊汇总
小学教育核心期刊
中学教育核心期刊
高等教育核心期刊
职业教育核心期刊
成人教育核心期刊
人文教育核心期刊
科学教育核心期刊
教育核心期刊
教学核心期刊
教育管理核心期刊
学科类核心期刊汇总
语文核心期刊
数学核心期刊
外语核心期刊
化学核心期刊
物理核心期刊
历史核心期刊
政治核心期刊
体育核心期刊
艺术核心期刊
法律核心期刊
经济类核心期刊汇总
市场经济核心期刊
经济核心期刊
金融核心期刊
财经核心期刊
审计核心期刊
旅游核心期刊
统计核心期刊
会计核心期刊
农业类核心期刊汇总
畜牧核心期刊
农业核心期刊
林业核心期刊
工业类核心期刊汇总
机械核心期刊
冶金核心期刊
电力核心期刊
铁路核心期刊
电气核心期刊
工业核心期刊
石油核心期刊
环境类核心期刊汇总
电力核心期刊
水利核心期刊
能源核心期刊
地质核心期刊
化工核心期刊
环境核心期刊
气象核心期刊
地理核心期刊
建筑类核心期刊汇总
测绘核心期刊
测量核心期刊
建筑核心期刊
交通类核心期刊汇总
铁路核心期刊
公路核心期刊
交通核心期刊
运输核心期刊
汽车核心期刊
轨道核心期刊
科技类核心期刊汇总
电子核心期刊
科技核心期刊
计算机核心期刊
其他类核心期刊汇总
管理核心期刊
档案核心期刊
心理核心期刊
政法核心期刊
文学核心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