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中医药大学联合多家单位的朱素梅团队在中医药核心期刊《中药材》2024 年第 3 期发表题为《金岗清瘟颗粒化学成分在制备过程中的传递研究》的学术论文,首次系统揭示了金岗清瘟颗粒在生产过程中化学成分的变化与传递规律,为中药制剂质量控制提供了重要依据。
多环节追踪成分变化,揭示制剂生产关键规律
金岗清瘟颗粒作为临床应用的中药制剂,其生产过程中化学成分的稳定性直接影响药效。朱素梅团队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技术,对清膏、喷干粉、颗粒三个关键制备环节的样品进行分析。研究不仅建立了包含 15 个指认成分的颗粒特征图谱,且通过对比发现:清膏、喷干粉、颗粒的图谱相似度超 0.980,证实了生产过程的整体化学稳定性。
成分定量分析显示,咖啡酸、连翘酯苷 A 等 21 种成分含量在制备过程中显著升高(P<0.05),而古伦宾、绿原酸等 7 种成分含量显著降低;核心成分黄芩苷、连翘苷的绝对含量虽逐步下降,但转移率呈现阶段性变化,其中连翘苷在清膏至喷干粉环节转移率从 76.51% 降至 54.15%,颗粒成型后回升至 83.30%。
科学数据支撑工艺优化,推动中药制剂标准化
该研究首次量化了金岗清瘟颗粒成分在生产中的动态变化,为优化提取、干燥、制粒等工艺参数提供了数据支撑。团队指出,明确成分传递规律有助于精准控制中间体质量,确保成品药效稳定,对提升中药制剂现代化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中医药制剂研究专家评价,此项成果为中药生产全流程质量管控提供了新思路,对推动中药标准化、规范化发展具有示范价值。
多项目资助科研攻关,学术成果受行业关注
该研究获中国科学院科技服务网络计划(KFJ-STS-QYZD-2021-03-002)、广西科技发展战略研究专项(桂科 ZL20111023)等多项科研基金支持。论文发表后,网刊阅读次数达 2 次,网刊及 CNKI 下载次数均突破 143 次,引用次数达 2 次,在中药制剂研究领域引发关注。
(论文原文刊登于《中药材》2024 年第 3 期第 685-691 页)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lunwencheng.com/lwdt/226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