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核心期刊论文发表咨询网文史艺术》核心期刊论文发表网孟子和杨朱的分歧

核心期刊论文发表网孟子和杨朱的分歧

来源:核心期刊论文发表咨询网 所属分类:文史艺术 点击:次 时间:2018-04-23 15:43

  核心期刊论文发表网论文办的非常成功,极具口碑。在这里,你可以找到最具时事性的文章和最具代表性的各类文章。当然,因为免费和开源,大家都可以学习、借鉴和共同使用,如果你需要专属于个人的原创文章,请点击链接获得专业服务。

  摘要:就目前的资料而言,关于杨朱的思想,学术界已经阐发得几近完备了。大抵而言,杨朱以“为我”为根本观念,与儒墨法三家分别构成两个极端。就儒家和杨朱的关系论,有着忠君无君的区别。孟子隶属儒家一脉,儒家一派人物中,孟子抨击杨朱方面也最为激烈。然而孟子与杨朱的抵触是否直接代表着儒家与杨朱的关系呢?其实不然。孟子对杨朱的评判毕竟是一面之词,其观点不免存在偏颇,实质上杨朱思想亦有众多可贵成分。鉴于很少有人详细论述过孟子和杨朱之间的分歧。本文意欲就这一问题作一点补充并提出自己的些许见解。

  论文关键词:孟子;杨朱;分歧

  一、孟杨二人及其时代背景

  孟杨二人皆处于战国中期,这一时期的时代特点是诸侯强大而周室衰微,诸侯争霸而社会混乱。原先周王朝的封建体制分崩离析,天下谋求新的一统。国君们亦渐次开明,之于各种救时济世学说表现宽容。士一阶层遂得以怀抱利器,奔走游说,或为功名或为利禄,或针砭时弊或治国平天下。既流派纷呈,便不免摩擦冲突。孟杨二人即为鲜明佐证。

  说到孟子和杨朱两个人,孟子我们了解得比较周详,在此不赘。至于杨朱,有必要做一个补充,因为杨朱在先秦典籍中称谓甚多,这些称谓是否就是杨朱异常重要;再有杨朱的生卒年问题,是判断秦汉典籍中关于杨朱记述真假与否的重要因素。先秦典籍中,庄子、孟子、韩非子、荀子等思想家都明确提到过杨朱,故杨朱这个人的曾经存在是毫无疑问的。那么,杨子、杨氏、阳子、阳子居、阳生这些称谓是否即指杨朱本人呢?有人认为不完全是,有人认为都是,笔者偏向于后一种说法(至于原因,前人已经作过详尽探讨,可参看陈此生的专著《杨朱》以及葛然的《杨朱及其思想学派研究》)。也就是说阳子居就是杨朱,阳生也是杨朱,杨子、杨氏、阳子亦然,这也构成了先秦旧籍中关于杨朱思想记载的可信性,而本文展开讨论正是以周秦旧籍为宗的。但杨朱的生卒年近乎扑朔迷离,因为我们知道,甚至连孟子的确凿生卒年也无定论。关于杨朱的年代,比较可信的是门启明关于“最早必在墨子后,而最晚必居孟子前;大概他生卒年代上的约数,当是在西纪元前450至370年之间”一说。葛然也认为杨朱当在孟子之前,墨子之后,但同时提出“杨朱之生卒年约在公元前381年—公元前300年”。尽管两种观点的具体时间有别,但杨朱处于墨子孟子之间这个史实是为不假。以上是关于杨朱的一些生平资料概要。最后,稍微提一下本文对于文献的引用问题。事实上,记载杨朱的书籍甚少,迄今为止,只有民国时期的两本著作是专门讨论杨朱的,一是陈此生的《杨朱》,一是顾实的《杨朱哲学》。另外,杨朱的言论散见于《孟子》、《庄子》、《韩非子》、《吕氏春秋》等著作,有的可信,有的不可信。而记载杨朱言行最为详尽的《列子》一书中有《杨朱》一独立篇,遗憾的是,今传《列子》被证明是伪撰。但是,陈此生认为《杨朱篇》是真的,理由之一是“《列子》书里各篇,差不多有十分之八是东抄西袭的,若细细将它分解,大概有十分之六见于《庄子》,十分之二见于《吕氏春秋》、《韩非子》……等书;其中尤以《皇帝篇》抄袭的厉害,最少有十分之九是由各书聚拢而成。但只有《杨朱篇》却不如此,这篇里头的话很少发见在古代书籍……和列子原来无涉。”陈此生的话实际上是不可靠的,既然我们掌握的杨朱史料本来就少,那么又何以证明《杨朱篇》就不是伪撰呢?难道仅仅因为《杨朱篇》很少或者基本没有抄袭古籍内容?如果仅因为这样而断定《杨朱篇》本来就是独立的,逻辑上是不通的。为什么不可以理解成“抄袭不成,索性杜撰”呢?故愚意以为,杨朱大抵不是著作等身之人,否则,他的学说绝不会如此迅速就湮没无闻。因为,自汉以降,关于杨朱的事迹便资料残缺,难以考证;再者,著名的焚书坑儒事件也未曾提及杨朱。而和杨学同样遭到摒弃的墨学则不然,其有《墨子》一书传世,关于墨家的资料也比较丰富。总而言之,千百年来,学者混淆是非之事不一而足,几近积重难返,以致今人看来,杨朱不过无名小卒。实则不然,仅从孟子对他的重视来看,便可证明杨朱并非小人物。非特不是小辈,而且自成一家,独立于儒、道、墨、法等家之外,为当时显学之一。那么,孟子和杨朱的分歧究竟在哪呢?

  二、人性的论争

  实际上这是孟子和杨朱对人们情感、价值观、态度、社会风气的不同判断和选择,即对人类德性的不同理解。基于对德性的不同理解,便引发了社会控制方式上的差异。因为德性发展存在着多种可能,一种可能性将指导一种行为,当这种行为扩至一个比较大或者相对复杂的整体时,就必须考虑对它的调节和控制问题。譬如一个民族从来就是好动尚武的,就不能拿农耕民族的温和礼仪对其说教;若一个民族从来就是诙谐浪漫的,就不适宜用严肃拘谨来捆绑它。只有顺着人类本来的德性,才能发挥出较好的社会形态。那么,我们应该如何考究德性呢?其一就着重表现为关于人类天性问题的思考,即人性问题。而人性论的差异,暗中成为了辩者们的原动力。孟子尚仁,认为仁应当具有普遍的适用意义,通过仁可以达到人生的方方面面。的确如此,总括孟子的思想,可概括为两点,一是为人处世的“仁者论”,而是治国平天下的“仁政论”(准确的说是王道论)。只是,不管是为仁者还是行仁政,均不能抛开孟子所谓“人性本善”这个大前提。然而,杨朱究竟提倡性善还是性恶,抑或持中立?明确这一点,至关重要。因为这是判断杨朱德性取向之所在。但是,先秦典籍并未明确说到杨朱的人性论。即便如此,仍然可以断定:杨朱不是性善论者,至少孟子不这样认为。例如《孟子·滕文公下》曰:“尧、舜既没,圣人之道衰,暴君代作……邪说暴行又作;……及纣之身,天下又大乱。周公相武王,诛纣伐奄;……天下大悦。书曰:……世衰道微,邪说暴行有作;臣弑其君者有之,子弑其父者有之。……圣王不作,诸侯放恣。处士横议,杨朱、墨翟之言盈天下;天下之言,不归杨则归墨。杨氏为我,是无君也;墨氏兼爱,是无父也;无父无君,是禽兽也。……此率兽而食人也。杨、墨之道不息,孔子之道不著:是邪说诬民,充塞仁义也。仁义充塞,则率兽食人,人将相食。……能言距杨、墨者,圣人之徒也。”以上孟子的言辞,洋洋洒洒,充分运用了逻辑思辨的方法,从治乱的角度去证明杨朱实为邪说的煽动者,乃“率兽食人”者。孟子看来,杨朱之流,实在当诛,而能距这“充塞仁义”之人的堪称圣人之徒。可见,孟子绝不认为杨朱属于善类,其依据就是杨朱不仁不义,即有邪说暴行的嫌疑。杨朱的确不是性善论者,但不能以此断定他就是不仁不义之人,这点容易找到例证。《韩非子·说林下》有“杨朱之弟杨布,衣素衣而出,天雨,解素衣,衣缁衣而反,其狗不知而吠之。杨布怒,将击之。杨朱曰:“子勿击也,子亦犹是。曩者使女狗白而往,墨而来,子岂能毋怪哉?”的一段载文,推敲文意,可以发现,杨朱实际上是在“推人及物”,从人和狗的立场交换来思考问题,可以说这一点甚至比儒家“推己及人”的境界更高一筹。这样的人不算仁义,那么世间何来仁义。孟子把杨朱一棍子打死,拙意以为,纯粹是门户之见了,把杨朱描述得类似妖民更是不妥的。那么,杨朱的人性论究竟如何呢?答案是“性朴论”。根据周炽成先生的观点,荀子、董仲舒均持这种观点,其要义在于“人性本身是质朴的;从不足的方面说,它不够完美,而从好的方面说,它可以加工和塑造为善。虽然人性不够完美,但不能说它是恶的;虽然人性可以加工和塑造为善,但不能说它已现成地善”。至此,不禁让人瞠目结舌,杨朱竟和儒家这两个重要人物的主张暗合,孟子若知,当作何感想。下这样的结论并非牵强附会,《吕氏春秋》将为此提供更加有力的证据。《吕氏春秋》一书已被学术界证明是可信的,事实上,此书对杨朱的评价也最为公允。《审分览·不二篇》中有“老聃贵柔,孔子贵仁,墨翟贵廉,关尹贵清,子列子贵虚,陈骈贵齐,阳生贵己,孙膑贵势,王廖贵先,儿良贵后”的说法,这与《淮南子》里对杨朱所谓“全性葆真,不以物累形”的评价是所见略同。再者,杨生的“贵己”思想实质上是《吕氏春秋》中《本生》、《重己》、《贵生》、《先己》等篇章思想的糅合和提炼(诚然,我们可以存在这样一种理解,就是杨朱本身有一套关于贵生的学说,只是被后人分述在不同篇章罢了)。“本生”即以生为本,“全”就是指天性,人的自然的生命过程。故作者呼吁“全性”、“全生”,方法上便要求正确处理生和物的关系,注意不要以物害性,而是以物养性,总的来说就是不能重物轻生,违反“全性之道”。至此,可以瞥见杨朱“轻物重生”的思想影子。既然要不以物累形,就意味着“重己”,就意味着克制,更意味着“先己”(把保全纯真的生命作为头等大事)。可见,杨朱要保存生命的真,刻意对外物采取了一种超脱。他认识到人会因受到外物的迷惑而失却本性的,但也认为,只要身体力行,“轻物重生”,便可将人类的好的天性延伸下去,甚至将其完善。(不然,何必要“轻物”,还不如极尽五官的娱乐与享受,终此一生。)这正是“性朴论”的主旨所在。值得一提的是,杨朱的性朴不是荀子、董仲舒范式的复制,虽要义相同,但手段相去甚远。荀、董靠“王教”,而杨朱靠“为我”(而这也正是被孟子斥之为“无君”的依据所在)。杨子的“为我”,是一种顺性的善意之举,是主动的脱离身外之物的羁绊,任由生命合乎纯真的自然规律,而不是对能害人性的“物”采取毁灭的态度。杨朱以为人人不为所牵,则人人自得其乐,世间不必讲等级,讲君讲王教就意味着徒添束缚,逆天而行。故“拔一毛利天下而不为,悉天下奉一身不为”。就是说,不要给天下“一毛”的拖累,但也不主张拿整个天下来扰乱自身。这是什么样的人性观呢?笔者认为,这包含了人的终极关怀,它极端强调独立纯朴的原始人性。根据杨朱的观点,不把万物放在心中,那么心中就囊括了万物。这一点,是孟子一派的儒家所达不到的境界。综上所述,孟子和杨朱在普世价值或说人性观点上是相异的,孟子主张“人性善”,杨朱主张“人性朴”。孟子所以唾弃杨朱,很可能是因为他把“朴”看成了“空的”、“无物”的东西,具体的可以表现为“无君”。儒家重现世,轻超越,斥责杨朱自在情理之中。事实上,反观历史,孟子留给后世的现实价值则是杨朱所不能及的。(但儒家最终为历史记住,并不是因为什么普世价值上占了多大的优势,而是他们对周礼的传扬和进一步规定。“礼”在几千年的中国历史上已然形成了一整套的制度,为世所用。)那么,二者的价值观存不存在谁好谁坏的问题?应该说根本没有谁好谁坏的问题,两者可同时存在,两者都只是表达了一种愿望,一种追求美好世界的愿望。退一万步,那就是杜维明先生的“因为不能并存,在它的冲突紧张中必须考虑价值的优先的问题,希望关于优先的理解能建立在价值的互补之上,乃至相辅相成。”中国人显然优先选择了儒家!但没有人会冒险的认为杨朱一无是处,他无疑教给世人一种“静心”的方法。

  三、孟、杨的政治观

  孟子的政治(国家)观可概括为“仁以王天下”,而杨朱则为“人人皆国王”。孟子的政治理想就是王天下,不是陶潜式的“桃花源”,也不像老子“老死不相往来”般的封闭、落后、愚昧,更不是很多年后西方人在《利维坦》里描述的那般情景。在孟子的“国家”里,无论是谁,立德为首要,直接点就是立仁德,从这可以看出,孟子是“继往圣之绝学”的绝对拥护者。故孟子提出了“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大胆假设,爱民是符合大德要求的。事实上,这个假设既是目的也是手段。从手段一层讲,它有利于限制君权,从目的一层讲,是为了王天下。他相信也希望“君仁,莫不仁,君义,莫不义。”天下人不挟利只怀仁的话,百姓的“小康生活”便无忧了。如此之后,孟子认为“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诚然,他的政治观里还有许多其他的规定(比如应该怎样做一名士)。总之就是“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孔子语)般先进带后进,整个社会温温润润,既有适度的活力,又能一片和气。观其要旨,孟子是为君主立言的。他第一步就要求君主成为模范人物,当然最好是圣人,起码也要是个道德高尚的人,然后才把整个社会凝聚起来,成为王天下的境况。和后世西方的一些政治观比较起来,将更能发现孟子政治观的特点。孟子不会认同霍布斯,霍布斯的《利维坦》是以人人平等为前提的,而且他非常欣赏君主专制(注意,孟子甚至先秦儒家并未言明他们要建立的就是君主专制,而是对君主应当如何做出了规定而已。认为儒家学派主张的是君主专制不过是一种误解)。霍布斯还认为君主一旦选定,他便拥有无限权力,可以任意确定继承人,而公民的权力马上就微乎其微,这和孟子的思想是相背的。孟子更不会附议于马基雅维利的那一套,这个西方人竟然教导君主效法狐狸和狮子,这在孟子看来,注定是恶人恶事。因为狐狸奸诈而力量不足,狮子尚力不尚智,二者互为补充,故《君主论》提出:“世界上有两种斗争方法,一种是运用法律,一种是运用武力。第一种方法是属于人类特有的,而第二种方法则是属于野兽的。但是前者常常有所不足,所以必须诉诸后者”。比较之下,可以清楚知道孟子政治观的实质,就是“仁者无敌”,即德主刑辅,和西方的“功利主义”以及但求目的不顾手段的做法相去甚远。

  再说杨朱。杨朱固然有他洒脱的一面,但绝不是政治盲。杨朱的政治观充满了理想的色彩,说它是理想的源于他的非务实性。它和道家的无为而治有相似的地方,但不能完全划等号,老子的著作根本上和《孟子》一书均是为君主立言,代圣人施教化。杨朱不是。杨朱的政治观大体可在《说苑·政理》中得到体现。试看其表述,“杨朱见梁王言:治天下如运诸掌然。……君不见乎羊乎?百羊而羣,使五尺童子荷杖而随之,欲东而东,欲西而西。君且使尧率一羊,舜荷杖而随之,则乱之始也。臣闻之,夫吞舟之鱼,不游渊;鸿鹄高飞,不就污池;何则,其志极远也。黄钟大吕,不可从繁奏之舞;何则,其音疏也。将治大者不治小,成大功者不小苛,此之谓也。”欲东就东,欲西就西,这是何等境界呢?是随心所欲,不为一切束缚,完全凭意志而行。这样的事五尺之童可以为之,然尧率羊,舜荷杖却没有这样的高妙,反而生乱,是尧舜不及童子吗?非也!原因在于尧是尧,舜是舜,同为圣人,但政理不一,前后不一,不必说治天下,仅驱羊一小事便糟糕透顶。杨朱认为执政的标准或途径在于效法吞舟之鱼等。是杨朱蔑视深渊、污池吗?不是。这倒类似于孔子的“不在其位,不谋其政”,但不是同一意思。孔子站在等级制度下说话,杨朱并无此意。他更可能表达的是“吞舟之鱼就吞舟,高飞之鸿鹄就只管高飞,黄钟大吕就是区别其他乐律的庄严、美妙的乐调,而不是其它。各行其是,各安本分,各自求善,人人幸福,各人在自己的王国里寻得真谛。把这些一个个的完美有效叠加就是天下的幸福。这又正是杨朱“贵己”思想的复制和无限放大化。同时,杨朱还表明:一个独立的人就是一个完整的个体,不可把一人之头搭在另一人之肩上,因为这样会滋生不和谐因素,造成混乱;放大到整个国度,一套理政制度最讲究的就是它的浑然天成,自始自终是自生的,本生的东西。换言之,排斥一切外在强加的因素,这正是杨朱朴素生命观的延伸和放大。

  小编推荐优秀文学期刊 《文学评论丛刊

  《文学评论丛刊》坚持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为指导,贯彻“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和“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方针,坚持实事求是、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严谨学风,传播先进的科学文化知识,弘扬民族优秀科学文化,促进国际科学文化交流,探索防灾科技教育、教学及管理诸方面的规律,活跃教学与科研的学术风气,为教学与科研服务。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lunwencheng.com/lunwen/wyi/9272.html

各行业核心期刊快速入口

医学类核心期刊汇总
口腔核心期刊
卫生核心期刊
药学核心期刊
眼科核心期刊
儿科核心期刊
医学核心期刊
兽医核心期刊
外科核心期刊
护理核心期刊
临床核心期刊
教育类核心期刊汇总
小学教育核心期刊
中学教育核心期刊
高等教育核心期刊
职业教育核心期刊
成人教育核心期刊
人文教育核心期刊
科学教育核心期刊
教育核心期刊
教学核心期刊
教育管理核心期刊
学科类核心期刊汇总
语文核心期刊
数学核心期刊
外语核心期刊
化学核心期刊
物理核心期刊
历史核心期刊
政治核心期刊
体育核心期刊
艺术核心期刊
法律核心期刊
经济类核心期刊汇总
市场经济核心期刊
经济核心期刊
金融核心期刊
财经核心期刊
审计核心期刊
旅游核心期刊
统计核心期刊
会计核心期刊
农业类核心期刊汇总
畜牧核心期刊
农业核心期刊
林业核心期刊
工业类核心期刊汇总
机械核心期刊
冶金核心期刊
电力核心期刊
铁路核心期刊
电气核心期刊
工业核心期刊
石油核心期刊
环境类核心期刊汇总
电力核心期刊
水利核心期刊
能源核心期刊
地质核心期刊
化工核心期刊
环境核心期刊
气象核心期刊
地理核心期刊
建筑类核心期刊汇总
测绘核心期刊
测量核心期刊
建筑核心期刊
交通类核心期刊汇总
铁路核心期刊
公路核心期刊
交通核心期刊
运输核心期刊
汽车核心期刊
轨道核心期刊
科技类核心期刊汇总
电子核心期刊
科技核心期刊
计算机核心期刊
其他类核心期刊汇总
管理核心期刊
档案核心期刊
心理核心期刊
政法核心期刊
文学核心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