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核心期刊论文发表咨询网文史艺术》因译而思:修辞风格、背景化与运动事件翻译

因译而思:修辞风格、背景化与运动事件翻译

来源:核心期刊论文发表咨询网 所属分类:文史艺术 点击:次 时间:2021-04-16 08:32

  [摘要]运动事件的类型学理论阐释的是概念结构与语言的形态句法结构的对应关系。语言之间所呈现出来的差别并不在于何种信息在何种语言里不能表达,而在于何种信息在何种语言里更能获得习惯性和背景式的表达。这方面的不同直接影响修辞风格,进而影响人们对信息的解读,是译者在面对类型特征不同的语言时无法忽视的方面。本文基于汉英翻译作品,比较汉英运动事件表达上的偏好,分析其对修辞风格的影响,讨论译者可以采用的策略。

因译而思:修辞风格、背景化与运动事件翻译

  [关键词]运动事件;修辞风格;背景化

  1.引言

  运动(motion)是一个普遍概念,是语言表达无法回避的内容,而运动事件表达的翻译自然也成为译者必须面对的一项任务。设想室内一人,名约翰。突然有人唤他出去,告之他妈妈生病了,要他尽快赶过去。那么,英语使用者会怎样描述约翰急急忙忙赶往妈妈家这一场景呢?Ibarretxe-Antuano&Filipovic'(2013:253)列出这样一些可能的句子:

  (1)a.Johnrushedouttohismum’splace.

  b.Johnwentoutofthehouseasquicklyaspossibleandheadedtowardshismum’splace.

  c.Johnwentoutrunningfromhishouseandwenttohismum’splace.

  d.Johnexitedthehouserunningandwenttohismum’splace.

  以上4个句子的语法都正确,都是对前面所述场景的表达,要表达的主要内容都是运动,但这4个句子在使用上又有着显著差异。按照Ibarretxe-Antuano&Filipovic'(2013)的分析,其中(1b)、(1c)和(1d)不是英语使用者优先选用的表达形式,而(1a)才是英语里经常使用的表达形式。实际上,(1a)代表的是英语里运动事件表达的典型模式。如果尝试把以上4个句子翻译到汉语,则必须考虑同一场景中汉语的典型表达模式是什么。

  2.汉英运动事件类型与“因言而思”

  分析和比较汉英运动事件表达的类型特征,是翻译在操作层面的需要,也是翻译在理论层面讨论语言与认知的内容。Talmy(2000)主要分析了六个运动事件语义成分,即物象(figure)、背景(ground)、运动(motion)、路径(path)和方式(manner),与句法表现之间的映射(mapping),概括出两种运动事件表达的类型。一种是动词框架语言(verb-framedlanguages,V-语),其路径经由主要动词得以表达,如西班牙语;一种是附语框架语言(satellite-framedlanguages,S-语),其路径经由附语得以表达,比如英语。英语是典型的S-语,对此基本没有争议。但汉语的类型归属一直有不同观点(Talmy,2000;Lamarre,2003;Tai,2003;Yiu,2014;史文磊,2015),整体上认为汉语主要是S-语。另外,Slobin(2004)还提出用均等框架语(equipollent-framedlanguages)来描述汉语。

  运动事件表达上的类型差异影响语言处理。Slobin(1996)就此提出“因言而思”(ThinkingforSpeaking)的概念,即语言使用者会关注那些最易于自己的语言表达或者编码的方面,呈现出不同语言在使用中各自的修辞与话语风格。风格伴随原文的语言而存在,但对译者来说也存在着一个选择性的问题。(周领顺,2019)如何准确理解这些修辞与话语风格编码信息以及可能隐含的思维习惯,继而如何忠实表达这些信息以及传递某种思维习惯,都是译者必须解决的问题。

  最早把类型理论应用于翻译研究的是Slobin(1996,1997)。在分析了英语和西班牙语间的互译之后,Slobin发现在从英语翻译到西班牙语时,只有51%的原文方式信息在译文中得到了保留,而从西班牙语翻译到英语时,有77%的原文方式信息得到保留。Slobin由此提出运动事件表达的类型特征对修辞风格带来两方面的影响:S-语的叙事包含更多运动方式信息;S-语的叙事一般包含运动路径的详细描述,关注运动的动态过程,而V-语叙事描述路径的详细程度相对较低,关注对场景的描述。以此为基础,我们选取了《三体》和《在细雨中呼喊》这两部小说及其英译(译者分别为KenLiu和AllanH.Barr),从编码策略这一视角,重点探讨方式信息在汉英语中的多少,路径信息在汉英语中的详略,以及由此对两种语言修辞风格的影响。

  3.“方式”的修辞风格与翻译策略

  编码所追求的结果是实现信息完整而准确的传递。汉英语运动事件表达之间不同的修辞风格,导致各自对方式和路径信息量的期望值不同,译者需要区别对待,继而做出取舍。我们首先从对等编码和非对等编码两个方面讨论方式信息。

  3.1对等编码

  所谓对等编码,包含信息对等和结构对等两个方面,即原文信息在译文中得到基本完整的编码,同时所使用的结构与原文也相类似。

  Slobin(1997)认为所有的语言看似都有分属两个层次的运动方式动词。一个层次包含那些日常使用的方式动词,比如walk,run,jump,fly等;另一个层次包含那些语义更为精细的方式动词,表达各种“走”的如stroll,wander,shuffle等,表达各种“跑”的如sprint和jog等。第一个层次代表的是方式语义的基本范畴,多属于各语言之间共有的范畴,在翻译中一般不难做到对等编码。比如例(2)中的“走”与walk和例(3)中的“跑”与run。

  (2)丁仪走到窗前看着夜空,像在寻找那颗已逝去的星辰。(《三体》)Dingwalkedtooneofthewindowsandlookedupatthenightsky.(3)看着村里人都向河边跑去时,我感到了巨大的压力。我完全可以遵循常理跑向河边……(《在细雨中呼喊》)SoasIwatchedthevillagersruntowardstheriver,Ifeltahugepressurebearingdownonme.Itwouldhavebeenperfectlynaturalformetohaveruntotheriversidetoo…

  3.2非对等编码所谓非对等编码包括了结构上非对等和信息量上非对等两类。

  3.2.1非对等结构编码

  出于表达精确或者描述生动的需要,以状语修饰基本方式动词是一种普遍的语言现象。对于这种描述“方式”的结构,汉英之间既有形式和信息同时大致对等编码的情况,如例(4)所示,也有只能舍弃形式对等而争取信息对等的情况,而后一种情况又居多,如例(5)至例(8)所示。

  例(5)中的“快步”是对速度的修饰,例(6)中的“斜来斜去”是对步态的修饰,例(7)中的“怒气冲冲”是对心理的描述,例(8)中的“拖泥带水”既包含步态的信息,又包含心理的信息。在以上英译中,这些修饰成分都没有以对等结构译出,其信息则被打包到句中的方式动词里面,分别用rush,totter,stalk和shuffle表达。

  按照Slobin(2004)提出的概念,英语属于高方式凸显语言(ahigh-manner-salientlanguage),方式动词多,且使用频率高,这是英语运动事件叙事的修辞风格。在汉语里,因为连动结构的存在,动词的位置对方式表达而言是已然有备的位置,动词复合是“高度固化”(highlyentrenched)的结构(Hsiao,2009:226),其方式动词的使用频率并不低。但英语的词库更大,英语里一些信息量大的方式动词,在汉语词库里没有对等的方式动词,在需要表达更多关于方式的信息时,就通过其他句法成分予以补充,这是汉语运动事件叙事的修辞风格。从汉语译入英语,汉语里一些组合式的方式信息,在英语里如果有信息对等的方式动词,应可视为优先选项。试图在英语里以对等的组合形式编码方式信息,字面上是实现了结构对等,但在信息上却不能保证“1+1”等于“1+1”这样的提取效果。对此,我们用Talmy(2000:128-130)总结的4个原则做一阐释。第一个原则是“根据构成种类的背景化”(backgroundingaccordingtoconstituenttype)。该原则指出,在其他方面等同的情况下(比如一个成分得到强调的程度或者在句子里的位置),一个语义成分如果是表达在主要动词或者主要动词复合结构任一位置的任一封闭类成分上(包括附语),这一语义成分会被背景化(backgrouded);如果是表达在其他上面,则会被前景化(foregrounded)。比如在下面的例子中,例(9a)和例(9b)传递的方式信息量可以认为是对等的,但例(9a)里的byplane把使用飞机作为交通的信息前景化了;例(9b)把使用飞机作为交通的信息合并在主要动词flew上面,从而使这一信息背景化。(9)a.IwentbyplanetoHawaiilastmonth.b.IflewtoHawaiilastmonth.c.IwenttoHawaiilastmonth.(Talmy,2000:128)Talmy总结的第二个原则是“背景化下的现成表达”(readyexpressionunderbackgrounding)。该原则指出,一个概念或者诸多概念的一个范畴,在背景化的情况下易于得到更为现成式的表达。也就是说,语言使用者倾向于使用背景化的方式指涉概念或者范畴,只能用前景化方式指涉的概念或者范畴更可能被略而不表。按此原则,假设英语里只有如例(9a)这样的前景化形式可以表达使用飞机作为交通的信息,在并非必须的情况下,英语使用者就可能会省略这一信息,从而选择例(9c)这样的表达形式。在此理解之上,Talmy提出了第三个原则,即“背景化下对超额信息的低认知成本”(lowcognitivecostofextrainformationunderbackgrounding)。该原则主要说明了背景化的表达形式使得语言使用者在处理超额信息时不必付出超额认知努力。也就是说,例(9b)虽然比例(9c)的信息量大,但对英语使用者而言,例(9b)并不会带来更多的认知负荷。

  从第三个原则直接引出的第四个原则是“背景化下超额信息的现成式纳入”(readyinclusionofextrainformationunderbackgrounding)。也就是说,背景化的形式为超额信息的表达创造了可及性条件。纵观4个原则,是由因而果的关系。背景化的表达形式体现的是一种语言的修辞风格。那么我们在做翻译时,就必须考虑背景化对等这个问题。但我们需要指出的是,背景化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对其理解不应完全局限于主要动词这一形式,在前面的例(5)至例(8)中,因为方式动词词库资源的限制,虽然主要的方式信息已经合并在主要动词上,但未能充分满足描述的需要,这种情况下,在汉语里用其他形式和成分补充方式信息,已成为一种习惯修辞风格,所以并不会导致强烈的前景化效果。然而,因为英语里有极为丰富的方式动词词库资源,把汉语的这种组合式信息编码在英语里用对等的组合结构进行编码时,会导致明显的前景化效果,继而会一方面增加英语使用者的认知成本,另一方面使所谓的超额信息被超额凸显,最终导致从汉语到英语的信息传递出现偏差。

  3.2.2非对等信息量编码

  根据Slobin(2004:237)提出的判断方式语义可编码度(codability)的标准,即“以限定性动词表达”“以高频词项表达”和“以单一词表达”,方式语义在英语里的可编码度高,这意味着英语里数量可观的第二层面方式动词在使用中一般不会带来信息处理负荷。这类方式动词的普遍使用也是英语作为典型S-语的一个重要表现。与此不同,汉语虽然通过连动结构为方式动词创造了编码的句法便利,但毕竟不具有可与英语等量齐观的第二层面方式动词资源,因此要么通过我们上文讨论的主要动词以外形式和成分编码方式信息,要么使用仅表达了基本范畴语义的方式动词。对于第二种情况,译者如果亦步亦趋地以英语第一层面的方式动词翻译汉语第一层面的方式动词,表面上做到了信息对等,实际上这种操作有违英语方式动词使用上的修辞风格,偏离英语使用者的习惯性预期,对信息处理形成干扰。因此,汉语里本身看似不难于理解的日常方式动词,在译入英语时却会成为一个挑战,需要译者跳脱词语乃至句子的范围,从更大的语境中解码方式信息,而后对信息重新打包和编码入英语。我们以下面几个例子作为说明。我们在从《在细雨中呼喊》收集的直接以“走”为指涉的运动事件中,随机抽取了100例仅以“走”作为方式信息编码的句子,即这些句子中除了“走”字之外不再包含其他能够给“走”补充方式信息的形式和成分,发现把“走”英译为walk的情况只有16个。其余的情况是,有20例在英译中使用了比walk语义更为精细的方式动词,有60例在英译中或者使用了路径动词,从而将方式信息置于“言”外,比如把“走进”译为enter,“走出”译为leave,“走来”译为approach,“走近”译为advance,“走远”译为recede等,还有4例使用了中性运动动词(neutralmotionverbs),即动词本身既没有编码方式信息,也没有编码路径信息,比如appear,disappear和emerge。

  上面的统计结果显示,超出60%的“走”在英译中全然失去了方式信息,但我们认为这并非说明汉语反而比英语更具方式凸显性,原因有二:一方面,汉语里“走”的方式语义在很多使用中已经极大弱化了其区别意义,主要是作为人或者其他部分动物的默认运动编码,加之“方式动词+路径动词”已成为一种固化结构,还满足了音韵节奏方面的需要;另一方面,英语主要动词的位置不能兼顾方式和路径两个方面,这一位置在选择方式时自然对方式语义的区别意义有更多要求,那么默认的方式信息就可能让位于路径信息。如果把汉语里的“走”悉数英译为walk,则会出现须凸显时未充分编码,无须凸显时又以默认编码占据了凸显位置这种情况。

  凸显性和区别性应该是互为表里的语言特征,我们在分析方式凸显性时,主要还是观察具有区别语义特征的语义精细的方式编码。我们在分析从《在细雨中呼喊》收集的以“跑”为指涉的运动事件中,发现在英译中失去其方式语义的情况不足10%,而且有超过半数的情况是选择了比run语义更为精细的方式动词。其他如“跳”“爬”和“钻”等的英译情况也与run的情况类似,体现了英语运动事件叙事习惯于使用语义精细的方式动词的修辞风格。译者遇到我们在上一节讨论的汉语组合式方式信息编码时,经常需要有“化零为整”的思维,即要优先选择不需要其他形式和成分补充信息的语义精细的方式动词,而在面对我们这节讨论的情况时,遇到的困难更大,因为它要求译者有“无中生有”的思维,即英译里的方式动词很多时候会超额编码汉语方式动词的信息,满足英语句子主要动词位置对语义区别能力的需要,最终体现出其S-语方式表达的修辞风格。——论文作者:吴建伟

  相关期刊推荐:《上海翻译》(季刊)创刊于1986年,由上海市科技翻译学会主办。本刊办刊宗旨:探讨翻译理论,传播译事知识。总结翻译经验,切磋方法技巧。广纳微言精理,侧重应用翻译。把握学术方向,推动翻译事业。设有:翻译理论、科技翻译、经贸翻译、翻译方法与技巧、文化与翻译、翻译教学、词语译述、译者论坛等栏目。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lunwencheng.com/lunwen/wyi/19621.html

各行业核心期刊快速入口

医学类核心期刊汇总
口腔核心期刊
卫生核心期刊
药学核心期刊
眼科核心期刊
儿科核心期刊
医学核心期刊
兽医核心期刊
外科核心期刊
护理核心期刊
临床核心期刊
教育类核心期刊汇总
小学教育核心期刊
中学教育核心期刊
高等教育核心期刊
职业教育核心期刊
成人教育核心期刊
人文教育核心期刊
科学教育核心期刊
教育核心期刊
教学核心期刊
教育管理核心期刊
学科类核心期刊汇总
语文核心期刊
数学核心期刊
外语核心期刊
化学核心期刊
物理核心期刊
历史核心期刊
政治核心期刊
体育核心期刊
艺术核心期刊
法律核心期刊
经济类核心期刊汇总
市场经济核心期刊
经济核心期刊
金融核心期刊
财经核心期刊
审计核心期刊
旅游核心期刊
统计核心期刊
会计核心期刊
农业类核心期刊汇总
畜牧核心期刊
农业核心期刊
林业核心期刊
工业类核心期刊汇总
机械核心期刊
冶金核心期刊
电力核心期刊
铁路核心期刊
电气核心期刊
工业核心期刊
石油核心期刊
环境类核心期刊汇总
电力核心期刊
水利核心期刊
能源核心期刊
地质核心期刊
化工核心期刊
环境核心期刊
气象核心期刊
地理核心期刊
建筑类核心期刊汇总
测绘核心期刊
测量核心期刊
建筑核心期刊
交通类核心期刊汇总
铁路核心期刊
公路核心期刊
交通核心期刊
运输核心期刊
汽车核心期刊
轨道核心期刊
科技类核心期刊汇总
电子核心期刊
科技核心期刊
计算机核心期刊
其他类核心期刊汇总
管理核心期刊
档案核心期刊
心理核心期刊
政法核心期刊
文学核心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