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核心期刊论文发表咨询网农业论文》中国生态农业可持续发展面临问题探析

中国生态农业可持续发展面临问题探析

来源:核心期刊论文发表咨询网 所属分类:农业论文 点击:次 时间:2021-12-11 09:45

  摘 要: 目前, 中国的生态农业正处在发展的关键阶段, 一方面, 经济的欣欣向荣以及科学技术的不断提升为其可持续发展提供了足够的基础; 另一方面, 农业市场的国际竞争日益激烈, 使其可持续发展面临更多的约束与挑战。近年来, 中国生态农业可持续性发展方面取得了一定的进展, 但是生态农业的可持续性发展还面临着诸多实践与理论问题, 未来应加大全局统筹, 建立全国生态农业建设规则; 深入对农业基础理论与实用技术的创新研究; 推进生态农业发展市场化、 产业化、 标准化及现代化进程; 加强生态农业配套产业建设。

中国生态农业可持续发展面临问题探析

  关键词: 生态农业; 可持续发展; 实践; 理论

  中国自古以来就是农业大国, 具有悠久的农耕文化。 近代以来工业发展和城市规模扩大的需要, 导致我国耕地面积大幅减小, 农业发展面临着较为严峻的形势。 为解决农业发展问题, 我国政府提出了中国生态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战略, 该战略的提出为我国未来农业的发展制定了明确的方向。 但经过多年发展实践, 现阶段的生态农业可持续发展仍存在一系列问题, 对我国生态农业可持续发展造成了较大的阻碍。如章家恩等认为生态农业的发展过程中现阶段还面临着诸多实践和理论问题, 包括理论与实践脱节、 忽略对农民主动性的调动、 重视生产忽略市场调节以及在生态农业概念方面的模糊和缺乏对生态农业的模式分类、 对生态农业模式选择的掌握等[1]。只有对这些问题进行系统分析, 从而找到解决这些问题的方式, 才能够保证我国生态农业发展更加具有活力与可持续性。

  1 现阶段中国生态农业可持续发展面临的实践问题

  1.1 实践与理论脱节

  曹向山认为大部分行业的理论与实践脱节都是理论远超实践, 造成二者不匹配, 从而导致脱节[2]。而现阶段中国的生态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情况却恰恰相反,由于我国具有悠久的农耕文化, 因此也具有了极为丰富的农耕实践经验, 同样使得我国的生态农业具有了较为雄厚的实践基础, 但是现阶段却没有对这些实践进行有效总结, 未能将我国农业从业者的实践经验上升到理论高度, 导致我国的生态农业成为了一门经验学, 而非是一门相对成熟的具有丰富科学理论与知识基础的学科。 这也使得我国的生态农业发展处在了一个 “学而不思则罔” 的状态下, 即我国农业从业者与引导者虽然具有丰富的生态农业经验却无法将这些经验进行总结使其标准化、 规则化, 致使我国的生态农业发展出现了 “盲人摸象” 的现象。 这种现象最为明显的表现就是我国的生态农业可持续发展缺乏理论支持, 无论是生态农业定义的科学表述还是生态农业的价值评估和评价方法都还没有完善, 使生态农业的纵向和横向发展受到了严重阻碍。

  1.2 忽略对农民主动性的调动

  我国生态农业的发展与推广长期采用政府行政命令驱动的模式。 李承宗认为这种发展与推广模式在很长一段时间内的确具有令人瞩目的强大执行力, 使得我国生态农业发展的效率得以保障[3] 。 但与此同时也使得我国生态农业发展过于注重对各类生态农业模式的示范, 以及对生态农业发展建设典型的树立, 而较为忽略生态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普及以及对农民自身积极性的调动, 造成生态农业的示范典型与生态农业的发展产生脱节, 加之缺乏对生态农业发展的机理机制设计, 使得我国农民对生态农业发展的积极性并不高。 年深日久, 现阶段中国生态农业的可持续性发展已经处在了一个低谷期, 全国生态农业建设面积仅为全国总耕地面积的 13%, 生态农业并未得到全面普及和推广。

  1.3 重生产轻市场

  现阶段中国生态农业的发展还处在初级阶段, 因此农民对于生态农业的理解还不透彻, 大部分农民仍以原始的小农经济思维指导生态农业发展, 即在生态农业发展中最为重视的还是农业生产环节, 亦即如何提高产量、 降低生产成本, 提高生产效率等方面, 而对于市场因素的重视程度不够, 导致农业生产与农业市场脱离, 许多优秀完善的生态农业模式所产出的农产品, 却没有对应的销路, 无法满足市场的供求关系, 从而造成其经济效益较为低下, 无法真正为农民创收。

  1.4 注重内部结构优化, 缺少大局观

  我国生态农业发展呈现出了一种 “小而全” 的模式, 强调的是每个个体中有着整个生态农业生产的各个环节, 从最初的整地到最终的营销全部囊括其中,这种产业链处在环型闭合状态, 虽然可以减少对外部的依赖, 却无形中提高了对资金、 人工投入以及相关配套技术和管理人员素质的要求, 让其发展速度大打折扣。 不仅如此, “小而全” 的发展模式必然会使得单个企业和个人所需要承受的市场风险加大, 也不利于生态农业生产中各个环节的技术提升。 这种模式是我国过于重视内部结构优化的结果, 也充分体现了我国生态农业发展中缺少大局观。

  2 中国生态农业发展所面临的理论问题

  2.1 缺少对生态农业基本内涵的认知

  邵晓琰指出, 生态农业最初是由美国土壤学家 ALBRECHE 在 1970 年提出的, 定义为生态上能够自我维持, 低投入, 经济上有生命力, 在环境、 伦理和审美方面可接受的小型农业[4]。 曹小玉等认为我国对于生态农业概念的应用是在 1980 年开始的, 但是我国所提倡的与西方发达国家所提出的 “生态农业” 在基本内涵上有着较大区别[5]。刘秀艳等认为欧美国家与我国在生态农业概念方面本身就有着较为明显的不同,其内涵与外延自然有着更大的差异, 二者的差异对国际生态农业的沟通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更使得我国对于生态农业有着许多模糊乃至错误的解读[6]。 陈霞等表示许多人认为生态农业是一个单纯的理念, 就如同一个大箩筐可以将任何与农业相关的理念或模式装入其中[7]。还有许多人认为生态农业就是农业方面的生态环保, 而与农业生产没有太多关联, 因此生态农业仅能小规模试验而不可能普及。 也有人认为生态农业是一种假大空思想, 单纯追求了对环境的保护却忽略了经济利益。 从我国对生态农业的认知观点中不难看出,我国政府在推广生态农业时缺少了对生态农业定义以及基本内涵的普及与宣传, 导致我国大部分农民在理论上缺少对于生态农业这一概念的深刻认知。

  2.2 生态农业分类存在问题

  范大路等认为生态农业模式分类是目前为止我国生态农业发展在理论方面遇到的最大难题之一[8]。 这些模式有的是以品种组合搭配命名, 例如胶茶间作模式; 有一些则是根据不同的地理环境进行生态农业模式命名, 例如在山坡地生态农业模式或低洼地生态农业模式[9]。梁胜军曾列举, 生态农业分类有的是以产业结构作为生态农业模式名称, 例如农林牧渔生态农业模式[10]。 这些不同名称的生态农业模式凸显了我国目前生态农业模式分类没有统一标准及尺度作为依据的现状, 也造成生态农业模式出现了很大程度上的交叉、 包含乃至重叠现象。

  2.3 生态农业的规模与技术接口之间不协调

  生态农业会随着不断发展和深化而改变其规模,从最初的生态户到生态村、 生态镇乃至最终的生态省。 李林杰认为这种不断发展的规模一方面有利于中国生态农业的发展[11],但是另一方面也使得生态农业发展规模与支持其发展到生态接口出现了不协调现象, 生态农业由于其生产产品的特殊性, 具有较为明显的空间以及时间限制性, 这种限制性注定了在其扩大规模后, 必然需要其对于技术接口、 管理结构、 物流接口等一系列相关配套的需求增大, 但是目前来看, 现阶段我国生态农业的规模发展速度明显高于其配套的发展速度, 从而出现了明显的不协调现象。

  3 现阶段生态农业可持续发展对策

  3.1 统筹全局, 建立全国生态农业建设规划

  我国的生态农业发展有较为明显的盲目性, 尽管各级政府都意识到了生态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但是在实际推广和应用过程中却有很大的困难。 李新平等认为由于地质条件的不同以及气候、 水文等诸多因素的制约[12], 我国不可能出现一种放之四海皆准的生态农业可持续发展模式, 无论是北方的 “四位一体生态模式”, 还是南方的以猪、 沼、 果为主的生态模式, 均没有条件进行大面积推广, 其根本原因在于我国没有建立一套全国性的生态农业建设规划。 笔者建议相关部门组织力量在全国范围内开展生态农业建设规划研究, 研究中应囊括对生态农业总体布局, 以及具体的生态农业模式和相关的配套技术、 综合效益分析、 市场前景分析、 对生态农业的组织管理形式、 社会服务体系乃至于产业化模式等内容。 只有制定了系统的生态农业发展模式规划, 才能够为农民指出更加明确的生态农业发展方向, 而一旦农民在实践中出现了问题, 也可以从规划中寻求答案。

  相关知识推荐:高级农业职称评审要求发几篇核心论文

  3.2 对基础理论与实用技术的创新进行研究

  生态农业建设需要先进的技术及正确的理论作为支撑, 所以推进生态农业可持续发展应加强对生态农业相关基础理论和关键技术的研究与创新。 薛领等认为尽管欧美国家在生态农业方面有较为明显的优势[13],并且有许多先进技术以及设备, 但是这些技术和设备并不是全部适合于我国, 所以我国应当加强对相关实用技术和基础理论的研究与创新工作, 尤其要加强原始创新、 二次创新和组合创新方面的研究, 使我国的生态农业朝着生态农业模式多样化、 生态系统与景观多样化以及农业生物多样化的方向发展。

  3.3 推进生态农业发展的市场化、 产业化、 标准化以及现代化进程

  李玉清等提出生态农业持续性发展并非是一项纯公益事业, 因此生态农业的市场化势在必行[14]。 只有市场化的生态农业才能够具有自身的活力, 从而减少对政府的依靠以及增加农民建设生态农业的积极性,只有让农民见到真正的经济利益才能使其从心底认同生态农业的发展模式。 钟秋萍等则建议在生态农业产业化与标准化及现代化方面, 政府推行以市场为导向的生态农业, 对当地具有较强影响力的生态农业龙头企业给予政策倾斜重点扶持, 对于没有龙头企业的生态农业区域也应尽可能地为生态农业龙头企业的成长打下良好基础[15] 。 杨承训等提议对于生态农业产业化应当建立 “农民+企业和基地+企业” 的产业链模式,让农民不需要为生态农业的农产品销路担心, 而各大生态农业企业也拥有了充足的货物来源[16]。 在此基础上还应当联合科研部门进行科、 农、 工、 贸一体化的产业模式, 形成规模化生产的同时也减少了农业生产成本以及科研成本[8]。 除此之外, 生态农业发展应当大力推进生态农业的标准化和信息化及现代化, 制订不同类型的生态农业模式的生产技术规程以及相关标准, 建立生态农业技术与产品信息服务网络。

  3.4 加强生态农业配套产业建设

  丁雄认为生态农业并非是一个独立存在的产业,其需要其他产业的配合才能够更加快速、 健康地发展[17]。 例如在进行生态农业发展的同时, 也应当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以加快生态农业的物流运输, 与此同时还应当进行生态工业、 生态旅游业的推进, 使生态农业与其他相关产业能够形成一个产业链, 在纵向以及横向发展上具有更加广阔的前景[10] 。

  4 结论与展望

  生态农业可持续发展是我国未来的一个重大发展战略, 只有认真贯彻和落实生态农业可持续发展战略才能使我国农业发展在保证市场供应的同时不再进行农业生产透支行为, 实现人类与大自然深度融合[11]。针对农业发展新阶段的要求, 生态农业建设要遵循自然规律和经济规律, 从我国国情出发, 综合判断未来中国生态农业的发展趋势。 一是生态农业将成为未来中国的农业新趋势。 需要转变农民传统的注重产量、忽视生态的思想, 需要通过农村职业教育和专业技术培训提高农民从事农业生产的素质。 二是生态农业的面积将不断扩大, 体系逐步完善, 在发展过程中要以市场为主导, 发展多种生产类型的经济结构。 三是资金支持力度不断加大。 四是培养大量技术人才, 为生态农业发展提供技术支持。 五是制定更加完善的法规制度, 理顺政府、 农民、 企业等相关利益群体间的关系, 形成由政府引导、 科技实体与政府积极参与、 农民与企业共同建设的生态农业组织。

  如习总书记说的 “绿水青山也是金山银山”, 生态农业正是守住我国大量 “绿水青山” 的重要手段, 更是创造 “金山银山” 的主要方式, 要将生态建设作为第一责任, 寓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于农业增效、 农民增收之中, 逐步达到经济、 生态和社会效益的统一。 现阶段我国的农业可持续发展虽然面临着诸多实践与理论问题, 但是只要迎难而上、 刻苦攻坚就必然能够将这些问题妥善解决, 从而助力我国生态农业的可持续性发展。——论文作者:王 冠

  参考文献

  [1] 章家恩,骆世明.现阶段中国生态农业可持续发展面临的实践和理论问题探讨[J].生态学杂志,2005,24 (11):1365- 1370.

  [2] 曹向山.生态农业系统观与中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D].成都:成都理工大学,2003.

  [3] 李承宗.生态农业与生态伦理[J].南京林业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6(2):29-33.

  [4] 邵晓琰.扶持生态农业发展的财政支出政策刍议[J].哈尔滨商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1):97-100.

  [5] 曹小玉,郑晶.福建省生态农业评价体系构建与实证分析[J]. 台湾农业探索,2016(4):49-54.

  [6] 刘秀艳,王丽静.再论生态农业的内涵及特征[J].中国市场, 2008(1):108-109.

  [7] 陈霞,于丽卫,康永兴,等.国外发展生态农业的经验与启示 [J].天津农业科学,2015,21(4):90-93.

  [8] 范大路,袁慧群,谢代银.可持续发展新型山地生态农业与重庆市农业可持续发展[J].重庆社会科学,1999(1):36-39.

  [9] 翁伯琦,刘用场,王义祥.立足循环经济新起点的现代生态农业发展对策思考[J].福建农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11(5):1-5.

  [10] 梁胜军.石家庄市生态农业及模式研究[D].北京:中国农业大学,2005.

  [11] 李林杰.生态高值农业技术创新模式研究[D].长沙:湖南农业大学,2010.

  [12] 李新平,黄进勇,马琨,等.生态农业模式研究及模式建设建议[J].中国生态农业学报,2001,9(3):83-85.

  [13] 薛领,胡孝楠,陈罗烨.新世纪以来国内外生态农业综合评估研究进展[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6,26(6):1-10.

  [14] 李玉清,张燕军.循环经济模式下高效生态农业发展对策研究[J].农业网络信息,2017(3):71-74.

  [15] 钟秋萍.以循环经济模式发展生态农业问题探究:以龙川县为例[J].现代经济信息,2017(14):482-483.

  [16] 杨承训,杨承谕.试论城乡连体循环大农业:基于生态空间结构立体视阈[J].中国农村经济,2015(8):4-10.

  [17] 丁雄.生态农业产业链系统协调与管理策略研究[D].南昌:南昌大学,2014.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lunwencheng.com/lunwen/nye/21359.html

各行业核心期刊快速入口

医学类核心期刊汇总
口腔核心期刊
卫生核心期刊
药学核心期刊
眼科核心期刊
儿科核心期刊
医学核心期刊
兽医核心期刊
外科核心期刊
护理核心期刊
临床核心期刊
教育类核心期刊汇总
小学教育核心期刊
中学教育核心期刊
高等教育核心期刊
职业教育核心期刊
成人教育核心期刊
人文教育核心期刊
科学教育核心期刊
教育核心期刊
教学核心期刊
教育管理核心期刊
学科类核心期刊汇总
语文核心期刊
数学核心期刊
外语核心期刊
化学核心期刊
物理核心期刊
历史核心期刊
政治核心期刊
体育核心期刊
艺术核心期刊
法律核心期刊
经济类核心期刊汇总
市场经济核心期刊
经济核心期刊
金融核心期刊
财经核心期刊
审计核心期刊
旅游核心期刊
统计核心期刊
会计核心期刊
农业类核心期刊汇总
畜牧核心期刊
农业核心期刊
林业核心期刊
工业类核心期刊汇总
机械核心期刊
冶金核心期刊
电力核心期刊
铁路核心期刊
电气核心期刊
工业核心期刊
石油核心期刊
环境类核心期刊汇总
电力核心期刊
水利核心期刊
能源核心期刊
地质核心期刊
化工核心期刊
环境核心期刊
气象核心期刊
地理核心期刊
建筑类核心期刊汇总
测绘核心期刊
测量核心期刊
建筑核心期刊
交通类核心期刊汇总
铁路核心期刊
公路核心期刊
交通核心期刊
运输核心期刊
汽车核心期刊
轨道核心期刊
科技类核心期刊汇总
电子核心期刊
科技核心期刊
计算机核心期刊
其他类核心期刊汇总
管理核心期刊
档案核心期刊
心理核心期刊
政法核心期刊
文学核心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