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核心期刊论文发表咨询网理工论文》一批长安汉镜的金属技术研究

一批长安汉镜的金属技术研究

来源:核心期刊论文发表咨询网 所属分类:理工论文 点击:次 时间:2019-10-12 10:03

  摘要:分析了一批长安(今西安)地区西汉至魏晋时期铜镜的合金成分和金相组织。结果显示,这些铜镜全部为含铅高锡青铜材质,其合金成分符合典型的汉镜合金配比。不同时期铜镜的成分较一致,反映了合金技术的稳定性。这种成熟的汉镜合金配比应形成于西汉中期,并为后世所继承。这批铜镜均为铸造成型,未受到淬火处理。结合历史信息和现代地质研究,对长安铸镜业使用锡料的来源进行了讨论。

一批长安汉镜的金属技术研究

  关键词:长安;汉代;铜镜;合金成分;金相组织

  铜镜是中国古代社会常见的生活用品,我国生产和使用铜镜的历史十分悠久,自新石器时代末期一直延续到清代。中国铜镜的生产在汉代达到了高峰,在黄河和长江流域都出土了大量汉代铜镜[1](简称汉镜)。汉镜以繁多复杂的镜背纹饰著称于世,反映了当时的历史文化、审美情趣、宗教思想等,成为考古断代的“标准器”。随着汉文化的传播,汉镜广泛流行于欧亚大陆,在东欧、中亚、北亚、东北亚和东南亚均有出土[2],见证了古代中国的对外交流。另一方面,由于铜镜的主要功能是映照成像,其制作不同于一般的青铜器,具有复杂的制作流程和较高的工艺要求。汉代能工巧匠们奇思妙想,创造出质量优良、造型精美的铜镜,展现了高超的青铜技艺,为研究汉代冶金史提供了难得的研究素材。

  陕西历史博物馆馆藏一批长安(今西安)及附近地区出土和征集的汉代铜镜。其数量之多、种类之丰富、纹饰之精美在全国文博机构中首屈一指,反映了都城地区使用铜镜的基本面貌。本 文 选 取 了34面馆藏汉代 铜 镜,利 用 X 射 线 荧 光(XRF),扫描 电镜能谱(SEM-EDS)和金 相 显 微 镜(OM)分析 了 铜镜的合金成分和金相组织,讨论了汉镜的合金技术和制作工艺,并对相关问题进行了探讨。

  1 样品与分析方法

  1.1 铜镜类型和时代

  由于汉代墓葬和铜镜的资料多,学界对汉墓的考古分期也较明确,关于汉镜的类型和年代已有坚实的研究基础。参照已发表的相关资 料[1,3],我们梳理了这34面汉镜的类型和年代,结果见 表1,部分铜镜照片见图1。

  这些铜镜的年代大致可划分为西汉、新莽前后,以及东汉三国魏晋三个时期,构成了完整的年代序列。依据纹饰 归纳为8大 类 型,分别是星云纹镜、四乳四虺镜、铭文镜、博局镜、连弧纹镜、夔凤镜、四兽镜和神兽镜。其中神兽镜又可细分为两种:第一种较为常见,神人和神兽围绕镜钮做环绕或向心式构图,外有半圆方枚带,例如 ZY-XA033(图1c)。从出土资料来看,西汉时期全国流行铜镜的类型和纹饰大致相同,东汉中期以后情况有所改变,第一种神兽镜开始大量流行于长江中下游地区,而鲜少出现于黄河流域[1],长安出土的这类铜镜应是从南方传过 来 的[4-5]。 第 二 种 过 去 曾 被 称 为 “重 列 神 兽镜”[6],如ZY-XA034(图1d),与第一种神兽镜的纹饰主题相近,即以高浮雕的手法表现神仙、神兽等,但构图截然不同,以两组横线将镜背纹饰分为平行的三组,因此又被称为“三段式神仙镜”。这种铜镜流行于魏晋时期,非常少见,目前只发现20多面,具有明确出土信息者多见于西安,四川省绵阳市和日本各有一面出土[7]。

  1.2 分析方法

  鉴于文物样品的珍贵性,我们首先采用大样品室荧光能谱元素分析系统对全部铜镜进行了XRF无损半定量成分分析,以了解这些铜镜的合金类型。对15面已经破损的铜镜,取约10mm3的金属本体样品,依据金相样品标准制作流程进行镶嵌、研磨和抛光,在未腐蚀的样品表面镀碳后采用扫描电镜能谱进行成分分析,以得到镜体的合金成分数据。所用 仪 器 为 JSM-5910 扫 描 电 镜 及 OxfordInstru-ments能谱仪配INCA 分析软件。每件样品至少分析7个微区,取平均值作为最终结果。将样品重新抛光,使用3%三氯化铁盐酸酒精溶液侵蚀后,利用蔡司研究级金相显微镜进行金相组织观察,结合扫描电镜能谱数据解读金相组织。

  2 试验结果与讨论

  2.1 合金成分

  XRF成分分析结果显示所有铜镜均为铜锡铅三元合金,属于中国古代传统的青铜合金技术体系,但是锡的含量比较高。采样铜镜的 SEM-EDS分析数据见表2,结果显示,除 ZY-XA035锈蚀 严 重 外,其余14面铜 镜 保 存 较 好,都 属 于 高 锡 含 铅 青 铜 材质,且成分十分相近:铜 67.93% ~70.47%、锡23.71%~26.63%、铅2.60%~4.23%。这批铜镜的年代虽不同,但合金成分较一致,表明其合金技术具有相当的稳定性。

  2.2 金相组织

  采样 分 析 的 铜 镜 中,除 ZY-XA035 因 锈 蚀 严重,金相组织不清外,其余14面铜镜的金相组织均较相似。ZY-XA001(图2a)金相组织基体为(α+δ)共析体,α 相呈 针 状、两端尖锐的长条状或不规则状,铅颗粒 均 匀 散 布 在 基 质 中。ZY-XA002与 ZY-XA001近似。ZY-XA003,少量 α相 呈 针 状、条 状、或不规则状 分 布 在 连 成 一 片 的(α+δ)共析 体 基 体中,由于锡含 量 较 ZY-XA001更高,α相更 为 细 小,铅颗粒均匀夹杂。ZY-XA005(图2b)与 ZY-XA003近似,但 较 之α 相 略 粗 大。ZY-XA012(图 2c)与ZY-XA001近似,但α 相数 量 更 多,铅 颗 粒 密 集 分布,有硫化物夹 杂,扫描电镜打点分析结果(图2d)为:a 点 1.93% O、81.67% Cu、16.02% Sn;b 点1.58% O、81.89% Cu、16.10% Sn;c点1.37% O、71.98% Cu、27.83% Sn;d 点 3.24% O、16.20%S、3.24% Fe、65.12% Cu、10.00% Sn、1.15% Pb。

  其余铜镜样品的金相组织均为(α+δ)共析体连成一片呈基体状,α相呈针状、条状、或不规则状,铅颗粒独立均匀分布。只是由于铜和锡的含量略有高低不同,α相的 数 量 和 形 态 随 之 稍 有 变 化。金 相 分析显示,这批铜镜的金相组织均为高锡含铅青铜铸造组织,制作工艺为铸造成型。

  2.3 讨论

  1)中外学 者 已 分 析 过 百 余 面 汉 镜[8-11],数据 表明,虽然西汉至魏晋长达六个世纪,但汉镜的合金成分始终较一致,合金配比也比较固定。高含量的锡使合金偏向银白色,易于获得清晰的映像。适量的铅可以增加铜液的流动性,利于铸造出精细的花纹。本文的分析结果也与前人的研究相一致,这批铜镜合金配比合理、稳定,体现出汉代铸镜工匠的高超技艺,这种成熟的合金配比应是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形成的。

  先秦时期的文献《考工记》记录了最早的青铜合金配方“六齐”,其中有“金锡半,谓之鉴燧之齐”的记载。这种说法虽不甚正确,但表明当时古人已认识到铜镜、阳燧一类的器物应使用高锡青铜。我国目前发现的年代最早的铜镜,是出土于青海贵南尕马台遗址的七角星纹镜,属齐家文化,年代大约在公元前2000年,经分 析 含 Cu91.24%、Sn8.76%[12]。自齐家文化至西周晚期,铜镜的铜、锡、铅含量多不稳定,锡的含量也不高,直至战国时期,才逐渐以含铅的高锡青铜为主要材质[8]。为进一步探究典型汉镜合金配比形成的具体时间,我们根据已发表的战国至六朝时期200余组铜镜的成分数据绘制成散点图(图3)。如图3所示,不同时期铜镜的合金成 分有一定的波动:绝大多数西汉中晚期、新莽至东汉时期,以及六朝时期铜镜的数据重叠在一起,落在椭圆区域内,铜锡铅 的 配 比 大 致 在70%∶25%∶5%左右,即为典型的汉镜合金配比。战国、秦时期铜镜的数据却十分离散,大部分落在椭圆区域之外。西汉早期铜镜的数据较少,与战国秦镜相比大为集中,但仍有一些数据较离散。由此可见,汉代以前铜镜的合金技术还极不稳定,西汉早期开始出现统一的趋势,至西汉中期形成了典型的合金配比,并为后世所继承。此后,汉镜稳定而成熟的合金配比技术一直延用到唐五代,直至宋代铜镜的成分又发生了巨大变化,锡 含 量 明 显 降 低,铅、锌 的 含 量 则 大 幅 度升高[8]。

  2)关于铜镜的制作工艺,长期以来存在较大的争论,其焦点主要在于中国古代铜镜在铸造成型后是否受到淬 火 处 理[13]。淬火是我国古代一项重要的青铜加工技术,主要用于高锡青铜兵器、响铜乐器和一些日用品,以提高青铜的抗拉强度和延伸率,优化机械性能[14]。关于中国古代铜镜是否淬火,主要有以下两种意见:一种以北京科技大学孙淑云教授为代表,认为 铜 镜 铸 后 未 受 到 淬 火 等 热 处 理[15];另一种意见以中科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何堂坤研究员为代表,他们在仔细分析了百余枚铜镜和古代文献记载后提出:从战国到唐代的大部分铜镜铸后经过了淬火 和 回 火 处 理[8]。双方 都 分 析 了 大 量 考 古 样品,并且都进行了模拟试验,但是对铜镜显微组织中是否存在热处理组织有不同的看法。

  从本文的试验结果来看,这批长安汉镜的金相组织中并不 存 在β′马氏 体 等 高 锡 青 铜 淬 火 显 微 组织,应未受到淬火处理,为铸造而成。同时代的罗马高锡青铜镜一般含有20%~25%的锡,与中国汉代铜镜成分相近,据研究,这种高锡合金配比可能是通过与中国的贸易传到罗马的[16],其他国家和地区也有使用高锡青铜制作铜镜的传统。相较而言,本文分析长安汉 镜 的 显 微 组 织 结 构 与 罗 马 铸 造 铜 镜[17]几乎完全相同(图4a),而明显不同于爪哇岛公元前淬火铜镜(锡 含 量22%)(图4b)[18]。实际 上,除 铜镜之外,具有相近锡含量的铸造青铜器中常见到类似的金相组织,例如湖南出土周代越人铜刮刀的金相组织[19]就与本文分析的铜镜十分类似,只是刮刀不含铅。

  3)虽然目前在长安地区未发现铸镜作坊遗址,但是已出土了大量汉镜。《小校经阁金文拓本》曾记载一铸镜石范,据说出自关中地区。作为西汉王朝的首都,不少学者推测西安地区是当时的铜镜生产中心之一[3,20]。本文分析的这些铜镜,应有 相 当 一部分为长安本地铸造。经现代地质矿产调查,就近的金属原料主要蕴藏于秦岭山脉,且只有铜铅而无锡[21-22],因此长安铸镜使用的大量锡金属资源必定来自于外地。现代地质调查发现,我国的锡矿95%以上位于华南地区[23]。据田建花等[24]学者的综 合研究,先秦时期青铜生产使用的锡料可能来自于江南和西南地区,以及晋南、豫西南、鄂西北、江西、湖南和燕辽等地,其中一些产地一直延用至汉代,例如著名的锡都云南个旧。西汉时期实行盐铁专营,对青铜资源可能也采取类似的做法,《汉书·地理志》记载政府曾在丹阳郡设置铜官,汉镜中有“汉(新)有善铜出丹阳”的铭文,对更加稀有的锡金属很可能也是如此,这种专门的管理制度很可能是长安地区铸镜业充足锡料来源的保障。

  推荐阅读:金属方面的论文可以投稿的期刊多吗

  据小编查阅的资料来看,金属方面的投稿期刊还是比较多的。不同的期刊定位不同,且针对的人群不同。大家在投稿时要先了解下期刊的方向是否符合自己的论文主题,以免因方向不一致而退稿。想知道金属研究技术方面的期刊,可以咨询在线编辑。

  3、结论

  1)所有34面长安汉镜均为铜锡铅三元合金,14面采样分析的铜镜均属含铅高锡青铜材质,符合典型的汉镜合金配比。虽然铜镜的具体年代不同,但合金成分较为一致,显示了合金技术的稳定性。通过与前代铜镜的成分数据进行对比,我们认为这种典型的汉镜合金配比应形成于西汉中期,并为后世所继承。

  2)14面铜镜的金相组织也较为相似,均为含铅高锡青铜铸造组织,制作工艺为铸造成型,未受到淬火等热处理。

  3)铜镜中含有超过20%的锡,说明长安铸镜业使用的锡料来源充足。然而长安附近未发现锡矿,锡料应来自于外地。西汉政府可能对青铜资源有着专门的管理制度,保障了都城地区铸镜业对锡料的需求。参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lunwencheng.com/lunwen/lig/15242.html

各行业核心期刊快速入口

医学类核心期刊汇总
口腔核心期刊
卫生核心期刊
药学核心期刊
眼科核心期刊
儿科核心期刊
医学核心期刊
兽医核心期刊
外科核心期刊
护理核心期刊
临床核心期刊
教育类核心期刊汇总
小学教育核心期刊
中学教育核心期刊
高等教育核心期刊
职业教育核心期刊
成人教育核心期刊
人文教育核心期刊
科学教育核心期刊
教育核心期刊
教学核心期刊
教育管理核心期刊
学科类核心期刊汇总
语文核心期刊
数学核心期刊
外语核心期刊
化学核心期刊
物理核心期刊
历史核心期刊
政治核心期刊
体育核心期刊
艺术核心期刊
法律核心期刊
经济类核心期刊汇总
市场经济核心期刊
经济核心期刊
金融核心期刊
财经核心期刊
审计核心期刊
旅游核心期刊
统计核心期刊
会计核心期刊
农业类核心期刊汇总
畜牧核心期刊
农业核心期刊
林业核心期刊
工业类核心期刊汇总
机械核心期刊
冶金核心期刊
电力核心期刊
铁路核心期刊
电气核心期刊
工业核心期刊
石油核心期刊
环境类核心期刊汇总
电力核心期刊
水利核心期刊
能源核心期刊
地质核心期刊
化工核心期刊
环境核心期刊
气象核心期刊
地理核心期刊
建筑类核心期刊汇总
测绘核心期刊
测量核心期刊
建筑核心期刊
交通类核心期刊汇总
铁路核心期刊
公路核心期刊
交通核心期刊
运输核心期刊
汽车核心期刊
轨道核心期刊
科技类核心期刊汇总
电子核心期刊
科技核心期刊
计算机核心期刊
其他类核心期刊汇总
管理核心期刊
档案核心期刊
心理核心期刊
政法核心期刊
文学核心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