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核心期刊论文发表咨询网教育论文》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质量评价研究 ——以山西省为例

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质量评价研究 ——以山西省为例

来源:核心期刊论文发表咨询网 所属分类:教育论文 点击:次 时间:2021-04-23 08:32

  【摘要】旅游业的快速发展迫切需要加速对旅游管理人才的培养。实践教学作为旅游人才培养中重要的一个环节,成为旅游专业教育探讨的热点之一。文章以山西省为例,梳理了山西省旅游管理专业本科实践教学的师资队伍、培养目标、课程安排、实践基地、实践模式等基本内容,构建了实践教学评价指标,通过问卷星对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质量进行评价,并使用SPSS17.0对影响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因素进行相关、回归分析。结论表明,实践基地质量和学生实习满意度是旅游管理实践教学质量的主要影响因素,之后提出实践教学质量提升的相关建议,以期为旅游高层次人才培养提供参考。

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质量评价研究 ——以山西省为例

  【关键词】旅游管理;实践教学;教学质量

  自十八大以来,旅游业日益成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经济高质量发展、减困扶贫等重大战略的重要内容之一。旅游与地产、金融、信息技术、医疗、养老等相关产业的融合,加快了对高层次旅游人才的需求。截至2017年底,全国开设旅游管理类本科专业(主要包括旅游管理、酒店管理和会展经济与管理等3个专业)的普通高等院校608所,占全部普通高校数量的55.6%,旅游管理专业教育已成为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2012年,国家教育部等有关部门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实践育人工作的若干意见》中号召高校要落实国家对本科实践教学的基本要求,高校可以结合自身特点制定有特色的实践教学标准和人才培养目标,加强实践教学管理,提高实践教学的质量。为引领高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倡导联合培养理念与机制,提出要创立高校与科研院所、行业、企业联合培养人才的新机制。创新创业成为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驱动力,高校肩负着培养创新创业人才的职能[1]。2015年11月国务院颁发《关于印发统筹推进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的通知》,标志着我国旅游教育进入提质转型期[2]。2017年《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进一步强调深化本科教育教学改革,实行产学研用协同育人。自“双万计划”启动以来,不同类型的旅游院校、系(所)专业或者关停并转,或者国际化突围,开始重视特色化与差异化发展。

  国内外关于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实践教学课程的建设[3-5]、实践教学模式的探讨[6-7]、实践教学质量的影响因素[8-9]、提升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满意度[10-11]、旅游管理专业特色化建设[12]等方面。几年来,山西省的旅游业得到快速发展。2019年外交部第一场全球推介活动,首选山西;山西成为文化和旅游组建后获批的第一家省级国家级全域旅游示范区建设单位,成为全国第8家建设单位;2019年习近平同志提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山西位于黄河中游,在国家战略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山西正面临着巨大的历史机遇和挑战。本文以山西省本科院校旅游管理专业为例,对专业实践教学质量进行研究,以期对山西旅游人才的高层次培养提供参考,以便快速适应和满足蓬勃发展的旅游市场和旅游人才的紧迫需求。

  1山西省本科院校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现状

  1.1开设院校及师资队伍概况

  截至2019年底,旅游管理专业本科院校共计11所,占全省高等院校总数的13.3%。这些院校分属于师范类、财经类及综合类院校,分布在山西多数地市,其中太原市居多。在师资力量方面,根据所有院校网站的数据统计(网站没有及时更新的数据,通过电话咨询),山西旅游管理专业教师共有328人,占全省本科院校教师总数的5.5%;拥有副教授以上职称的有111人,具有硕士及以上学位的旅游管理教师共有243人,山西省高校旅游管理专业的“双师”型教师数量较少,目前只有22人,占旅游管理专业教师的6.7%。

  1.2实践教学培养目标要求

  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培养目标均指出,实践教学是以培养适应现代旅游业发展需要,具有较高的现代管理理论素养和系统的旅游管理专业知识,具有人文素质、国际视野、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能在旅游相关企事业单位及教育和研究机构从事经营、管理、策划、咨询、服务等工作,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复合型、应用型人才为培养目标。

  1.3实践教学课程安排

  旅游实践教学课程构成主要包括公共教育、学科基础教育、专业教育、集中性实践教学等环节,理论课占70%~80%,实践教学课占20%~30%。由表1得知,实践课程基本贯穿一年级到四年级学习阶段。其中,一年级课程以认知学习为主。二年级课程逐渐加入餐饮、客房、导游、旅行社等专业实践。三年级课程以综合实践为主,体现在参加不同类别的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红色旅游策划大赛、国家传统村落调研、全国旅游院校的导游大赛等,体现了学生个人参与旅游实践活动的深度和广度。四年级的旅游专业教学实践主要围绕毕业论文和毕业实习展开,进行综合的理论和实践的学习。

  1.4实践教学基地概况

  旅游管理专业的本科高校都拥有自己的校内实训基地,如运城学院、长治学院、山西师范大学以及山西工商学院,基地类别涵盖导游、餐饮、茶艺以及模拟沙盘等。校外实践基地(见表2),酒店类居多,占比23%;其次是旅行社类,占比14%;政府机关和景点景区类持平,占比均为10%。

  1.5实践教学模式

  近几年来,山西高校旅游管理专业都在不断地进行实践教学环节的改革与摸索,每个高校都逐渐形成具有自我特色的实践模式。

  第一,突出地方特色的实践教学模式。大同大学采取“以企助教”的全新办学形式并且依据大同“景是一座城,城是一个景,城旅一体化”的全城旅游发展目标,培养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并通过云冈石窟研究、山西旅游、山西古建鉴赏等特色课程,增强专业对地方经济发展的服务性。

  第二,突出全程实践的实践教学模式。长治学院则以注重“理论教学与实践应用”相结合,构建了“从一年级到四年级、从课内实训到课外实习”的全过程、内外一体化的教学体系。忻州师范建立全程教学实践活动,从新生入学开始,坚持4年不断线,培育学生的专业职业道德和专业职业技能。

  第三,突出订单培养的实践教学模式。太原师范学院制定“易居订单班”实训课堂以及管理系“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成果展”。晋中学院根据市场变化与需求,采用“订单式”等培养模式。

  第四,突出阶段培养的实践教学模式。运城学院突出专业知识与专业能力相结合的“5+1+2”人才培养模式,分别为5个学期、1个学期、2个学期这3个培养阶段。3个阶段中每个阶段都有明确专业知识定位与能力培养目标,体现着学生的专业知识与能力的递进,突出专业能力培养,侧重酒店管理和导游方向。山西财经大学“3+1”人才培养模式即3年理论教学和1年实践教学和实习。强化人才培养和市场需求接轨,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结合,知识创新与技能操作并重。

  第五,校内外共培育的实践教学模式。山西大学商务学院围绕职业素养、服务技能、管理能力、拓展创新能力“四大模块”,构建“理论学习+技能训练+设计性实训+创新性实训”逐级提高的教学体系。依托“校企协同创新平台”形成“课内外、校内外协同育人”的应用型人才培养课程体系。山西工商学院旅游与酒店管理学院教师利用暑期到企业参加挂职锻炼,同时企业高管也承担教学任务,搭建校企深度合作的平台,实现校企师资共享,人才共育的目标。

  2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质量评价

  2.1问卷设计与样本选择

  为测评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水平,采用问卷调查方法进行。问卷总共分为6个部分,共设计34个题目。第一部分是被调查者个人基本信息包括性别、年级、所在学校、对旅游管理专业的喜爱程度以及对学校旅游管理专业的实践教学的概况评价。第二部分是对旅游管理专业实践课程安排的评价,包括课程进行方式、实践教学形式、实践教学开展的时间和时段以及对实践教学课程质量的量表评价。第三部分是对旅游管理专业校内实践基地的评价,包括校内实践基地类型、校内实践基地建设质量的量表评价。第四部分是对旅游管理专业师资力量的评价,包括教师的学历、年龄、专业程度、教师实践能力的量表评价以及“双师型”教师量表评价。第五部分是对旅游管理专业校外实践单位的评价,包括实践基地类型、校外实践单位满意度调查、旅游管理专业校外实践质量评价、以及实践后对实践教学的总体评价。第六部分是对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改进的建议以及对今后就业的开放式问卷调查。

  问卷的发放时间是2020年3-5月,研究对象主要选取山西省开设旅游管理专业的本科高校的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包括山西大学、山西师范大学、大同大学、长治学院、忻州师范、太原师范学院、晋中学院、运城学院、山西财经大学、山西大学商务学院以及山西工商学院的旅游管理专业的大一到大四的学生进行发放。共发放400份问卷,回收有效问卷346份,回收率86.5%。

  2.2结果分析

  2.2.1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总体评价

  山西本科旅游管理专业性别调查中,女性比例偏高,男性比例为29.48%,女性比例高达70.52%。专业喜欢程度上,63.01%的学生喜欢本专业,64.16%的学生愿意去学习本专业,62.42%的学生对所学专业知识感兴趣,64.17%的学生认为所学知识能够发挥自身所长,该结果表明几乎一半的学生对本专业有浓厚的兴趣。

  2.2.2对实践教学课程的评价

  关于实践教学课程内容的问卷分析表明,各个高校旅游管理专业的实践教学课程的形式多样,既有课上小组实践又有实地情景教学,其中44.51%的学校安排定向的专业实践基地。问卷分析得知,虽然高校的实践课程多样化程度较高,但59.54%的课程都是由老师讲解,64.45%的课程都是在观看视频书籍,学生动手实践的程度较低。其中,64.74%的学校能够结合旅游行业、旅游学科发展动态安排实践教学,如翻转课堂教学、比赛性游园节目、使用VR学习以及拍摄导游情景剧等。56.07%的学校定期进行旅游管理专业技能大赛,导游大赛居多,占比70.01%,其他还有茶艺大赛、中西餐桌礼仪大赛以及导游英语比赛等。

  关于课程安排的时段,学校安排学生实践的方式有集中短期实践、集中长期实践以及短期与长期相结合的实践,其中实践在大三以及大四的某一个学期进行的比例较高,实践时间在1~3个月的占比为44.51%。在被调查的学生中,42.48%的学生对实践教学课程在总教学课程占比的程度满意,但认为实践教学课程传授方式不是很满意。高达57.22%的学生认为所学的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结合度不够紧密,60.99%的学生认为实践课程与旅游市场需求的目标不是很一致,导致学生的满意度不是很高。

  2.2.3对校内实践教学基地的评价

  山西开设旅游管理专业的高校中82.95%都建有自己的校内实践教学基地,校内实践基地类型涵盖仿真实训平台、现场模拟平台以及实践示范平台。问卷表明,52.31%的学生对所在学校的校内实践建设的多样化程度感到满意,60.12%的学生对实训室的实际演练功能感到满意,但43.93%的学生认为校内实训及模拟演练室的使用程度较低,并且只有58.96%的学生对实训室的角色互换功能感到满意。

  2.2.4对山西省旅游管理专业教师的评价

  山西高校旅游管理专业的教师年龄大都在25~40岁之间,其中学历本科、硕士研究生居多,博士数量较少。此外,山西省高校旅游管理专业教师中67.05%都是旅游管理专业出身,但拥有导游证的教师只有28.38%,拥有英语导游证的教师有16.18%,拥有其他的证书的教师更是数量较少,可以看出旅游管理教师自身在实践方面存在一定的欠缺。

  在对专业教师的实践能力评价中,47.11%的学生认为旅游管理专业教师中能够很好地运用实践案例,41.04%的学生认为教师自身能够参与专业相关的项目,此外,只有47.11%学生认为的教师对提升实践教学有很高的重视程度。对“双师型”教师的评价中,学生认为“双师型”教师的理论知识掌握程度较高,并且有69.75%的教师拥有实际行业经验,除此之外,其中70.59%的教师能够切实指导学生的实践操作。

  2.2.5对校外实践的评价

  旅游管理专业的本科学生校外实践的地点大多为景点景区、饭店或酒店、旅行社。景点景区占比34.49%,旅行社占比22.54%,饭店或者酒店占比12.72%。剩余小部分的校外实践在博物馆、游乐园区、度假园区等。53.18%的学生认为实践教学单位对在外实践的学生不是很重视,48.84%的学生认为实践单位并不能够给学生提供相对完善的培训机会。这导致多数学生认为校外实践并不是能够很好提升自己的实际操作能力,甚至对校外实践产生抵触心理。并且58.1%的学生认为校外实践的单位提供的岗位比较单一,甚至校外实践期间一直在做单一的重复性的工作。旅游管理专业的校外实践企业类型较为单一,满意度较高的仅为56.95%。总之,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评价中,51.16%的学生很满意实践教学的方式,51.73%的学生对于旅游管理专业实践内容感到满意。

  3影响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质量的因素分析

  3.1问卷信度和效度分析

  为了测度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质量水平,文章通过问卷分析进行。问卷中包含实践教学课程设置、校内实训基地、教师实践能力、校外实践基地和实践教学质量6大维度,共25个题目,使用SPSS19.0对其分别进行信度(表4)和效度检验(表5)。由表4可知,总量表的Cronbachα系数为0.94>0.9。其中6个维度的Cronbachα系数在0.836~0.888,皆>0.8。结果表明,该问卷具有较高的内部一致性,信度良好。

  表5表明,巴特利特球形检验统计量为6885.097(自由度为300),KMO=0.951>0.7,并且通过了显著性水平为0.01的巴特利球形检验,说明量表的结构效度良好。

  3.2相关分析

  使用软件SPSS19.0对实践教学总体满意度与其5个指标之间的相关性进行相关分析,由表6可知,实践教学课程质量、教师实践能力、校外实践满意度和校外实践质量与实践教学的相关系数分别0.729、0.747、0.861和0.866,均在0.05水平显著正相关;校内实训建设在0.01水平上显著相关,相关系数0.131。

  3.3回归分析

  由于相关分析只能了解变量间的共变趋势,通过相关分析只能确定变量间的关联,但这种关联是没有方向性的。所以在相关分析结果的基础上,最后采用了多元线性回归来验证变量间的具体作用关系(见表7)。将实践教学课程质量、校内实训建设、教师实践能力、实践单位以及实践质量这5个指标作为自变量,实践教学质量评价作为因变量进行分析,得出定量关系结果为Y=0.139+0.064×实践教学课程质量+0.035×校内实训建设+0.053×教师实践能力+0.382×实践单位满意度+0.457×实践质量。

  模型的各变量的VIF指数范围为1.051-6.246,均<10,符合测量学要求,即模型中不存在多重共线性问题,且该模型F值的p<0.01,说明回归结果能够较好地说明自变量与因变量的关系。模型的调整R2=0.790,说明模型具有良好的解释性。

  实践教学课程质量、实训建设、教师实践能力的回归系数分别0.064,0.035和0.053,说明在校内的实践教学课程、实训和教师的实践能力对旅游管理专业的实践教学质量水平的影响有限。实践单位的满意度的回归系数为0.382,在0.01水平显著,说明对校外实践单位的满意度与实践教学评价呈显著的正相关,即对校外实践单位的满意度越高,实践教学质量评价越高。旅游管理专业校外实践质量的回归系数为0.457,在0.01水平显著,说明旅游管理专业校外实践质量与实践教学评价呈显著的正相关,即对旅游管理专业校外实践质量的评价越高,实践教学质量评价越高。因此,影响实践教学质量评价的主要因素为学生实践的满意度和实践基地的实践质量两个主要因素。——论文作者:王丽芳杨强董洁芳

  相关期刊推荐:《未来与发展》(月刊)创刊于1980年,是由中国未来研究会主办的未来学研究刊物。探讨和研究未来学与未来研究的理论和方法,介绍国内外未来研究的成果和安全,研究科技、经济、社会各领域的未来发展趋势,探讨我国建设事业中的未来问题的研究和现实问题的对策研究,报道各行各业、各部门、各学科的新动向、新设想和未来发展趋势,反映最新的未来预测和研究成果。主要读者对象:各级领导,企业董事长、总裁、厂长、经理、总工程师、总经济师,外商来华投资者,科技工作者,研究人员,机关干部,大专院校师生,各界青年以及广大关心未来的读者。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lunwencheng.com/lunwen/jyu/19677.html

各行业核心期刊快速入口

医学类核心期刊汇总
口腔核心期刊
卫生核心期刊
药学核心期刊
眼科核心期刊
儿科核心期刊
医学核心期刊
兽医核心期刊
外科核心期刊
护理核心期刊
临床核心期刊
教育类核心期刊汇总
小学教育核心期刊
中学教育核心期刊
高等教育核心期刊
职业教育核心期刊
成人教育核心期刊
人文教育核心期刊
科学教育核心期刊
教育核心期刊
教学核心期刊
教育管理核心期刊
学科类核心期刊汇总
语文核心期刊
数学核心期刊
外语核心期刊
化学核心期刊
物理核心期刊
历史核心期刊
政治核心期刊
体育核心期刊
艺术核心期刊
法律核心期刊
经济类核心期刊汇总
市场经济核心期刊
经济核心期刊
金融核心期刊
财经核心期刊
审计核心期刊
旅游核心期刊
统计核心期刊
会计核心期刊
农业类核心期刊汇总
畜牧核心期刊
农业核心期刊
林业核心期刊
工业类核心期刊汇总
机械核心期刊
冶金核心期刊
电力核心期刊
铁路核心期刊
电气核心期刊
工业核心期刊
石油核心期刊
环境类核心期刊汇总
电力核心期刊
水利核心期刊
能源核心期刊
地质核心期刊
化工核心期刊
环境核心期刊
气象核心期刊
地理核心期刊
建筑类核心期刊汇总
测绘核心期刊
测量核心期刊
建筑核心期刊
交通类核心期刊汇总
铁路核心期刊
公路核心期刊
交通核心期刊
运输核心期刊
汽车核心期刊
轨道核心期刊
科技类核心期刊汇总
电子核心期刊
科技核心期刊
计算机核心期刊
其他类核心期刊汇总
管理核心期刊
档案核心期刊
心理核心期刊
政法核心期刊
文学核心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