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核心期刊论文发表咨询网教育论文》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育德价值和实践路径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育德价值和实践路径

来源:核心期刊论文发表咨询网 所属分类:教育论文 点击:次 时间:2020-03-13 10:14

  摘要作为一门从学生的真实生活和发展需要出发,将生活情境转化为活动主题,通过探究、服务、操作、体验等方式,培养学生跨学科素养的实践性课程,综合实践洽动课程和其他学科课程一样承担着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在实践育德方面有其自身的优势和操作特点。以浙江的课程实践为例,就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践育德功能作分析论述,提出重视行动育德、主体育德、思辨育德的实践路径。

  关键词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活动育德 实践德育 道德内化 文化认同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育德价值和实践路径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作为一门国家课程方案规定的必修课程,贯彻立德树人的教育要求始终是综合实践活动实施的重要指导目标。《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指导纲要》中,明确将价值体认、责任担当列入课程目标,为明晰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价值追求、贯彻立德树人指明了方向。课程需要以学习者的经验、社会需要和问题为核心进行综合学习,在学习组织中通常以主题或课题为载体。如环境与可持续性教育、传统文化、国际理解、科技创新、校园和班级服务活动、校园节日活动等领域的主题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最常涉及的主题领域, 自身蕴含着丰富的德育元素。但仅仅停留在对于各类专题教育融合的活动主题落实,还不能囊括该课程育德功能的全部,需要发挥课程的实践育德优势,以价值引领实践,以实践实现价值。

  一、行动育德:在实践中促进“知行合一”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我国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方面注重“知行合一”的创举,是中国由来已久的实践哲学的秉承,更是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观和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的思想精髓在我国教育改革中的体现。实践性是综合实践活动的核心要义,开设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目的之一就是要突破传统分科课程的局限性,以综合课程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叭通过实践加深有意义的价值体验,并促使学生在参与每一个活动中明晰价值取向。

  一些学校组织优秀传统文化教育、革命传统教育、国家安全教育、环境教育领域的主题场馆实践活动时,开展更多的是语文课堂进场馆,数学课堂进场馆等做法,这种以知识为逻辑的学科学习模式,对于提高学生的学科认知和知识素养的功效毋庸置疑。但将知识逻辑体系放在首位,只是解决“知善知恶”的问题,而忽视把“知”转化为“行”,摒弃了实践育德本有的优势,恰恰是忽视了行动育德的价值意蕴的误区。为此,需要充分挖掘行动育德的价值意蕴,引导学生“知行合一”为关键。

  1•从“认识世界”走向“我能做什么”

  综合实践活动从综合的视角来解决问题,引导学生通过各种活动来探索世界的问题,如为什么 “家乡的河流存在污染问题”“为什么中草药是国粹”等等。这种经历自主发现问题、探索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不应该仅仅引导学生在思考“这个世界怎么了”的同时,去进一步思考“我可以为这个世界做些什么”的思考和行动。

  开展实践活动时,学生一方面通过关注日常生活及周围环境,了解人、自然、社会的和谐关系,形成关怀并保护自然的意识与情感,另一方面需要有促进环境可持续发展,促进人、自然、社会和谐相处的方法和行动。如开展“低碳生活”为主题的小探究活动,学生可以考察校园废弃物并提出自己的建议,开展“我为校园添抹绿”活动。调查家庭塑料袋的使用情况,认识并向家人宣传“白色污染”的严重性,用实际行动开展创意废物利用,尝试一次性用品的其他用途,减少污染的活动。学生所开展的实践活动,不应是对某个学术性的概念、社会性的问题有所了解,还应将自己摆进去,从我能做什么开始行动。

  2.增加服务学习的环节

  服务学习是综合实践活动的主要学习形式,也是课程目标之一。服务学习是目标也是路径,开展服务学习,可促使学生在为他人为社会服务的过程中更能体会社会责任感,学会关爱他人,服务社会, 保护环境。

  开展文化相关的实践调查学习时,可以引导学生一方面要通过调查、访谈、寻访等方式进一步发现该主题文化的历史、价值,感受文化的魅力,更要通过行动来对如何担负起文化传承和传播、保护的使命。如宁波北仑区的郭巨学校开展的《行走的非遗文化一郭巨马灯》的实践活动.学生通过参观郭巨非物质文化遗产陈列馆,进村向老艺人求教扎马灯的工艺、跑马灯的技巧,上网寻找唱马灯调并请音乐老师指导学唱和创编灯行动.对本土非遗文化遗产有了深度的体认,同时,还通过充当陈列馆志愿者、担任文化传播者的角色,为非遗保护贡献力量。这样服务行动本身就是一种文化传承的行动, 为文化的传承和传播做出了贡献,同时也是学生从道德认知走向道徳行动的重要路径。

  二、思辨育德:在价值体认中坚定价值判断

  综合实践活动以实践为导向,学生要知之,要行之,更要思之。在活动过程中,还应重视研究含量,提高思辨性的深度学习引导。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注重引导学生在活动中形成有积极意义的价值体验,梳理责任担当精神,深化对社会规则、国家认同、文化自信的理解叫要摒弃简单的把综合实践活动看作一门“做”的课程,活动中以完成任务为目的,没有探索与研究,也没有反思,没有方法的积累与提炼,更没有时间去总结失败的教训的做法。特别是《指导纲要》要求纳入课程的专题教育,多有意识形态属性较强的内容,而采用综合实践活动的方式,则是依托活动通过价值引领、实践体验、价值澄清等方式促进学生价值内化。

  1.在文化寻根中获得价值认同

  根据国家的课程指导意见,要将优秀传统文化教育、革命传统教育、国家安全教育、环境教育等形成探究主题或活动主题,根据本地资源及学生兴趣,融入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之中,进行整体设计和实施叫让学生通过亲历感悟、实践体验、行动反思等方式实现专题教育的目标。

  以中华传统文化专题的实践活动为例,许多研究会引导学生去思考“我是谁”“我从哪里来”的问题。本质上来看是一种“寻根文化“的研究。在多种资料的查阅中,在对相关人士采访中、在各种文化场馆的考察中,学生自己寻找答案,自己建立那些所储备知识之间的联系。在探寻中,寻找他们自己想要的答案,并承担起传统文化传承和传播的任务。如一些学校组织学生开展“清明节祭拜“行动, 重阳节敬老行动,都是在为学生创设一种文化传播和传承的平台,从而真正体验感悟其中的文化内涵。而在这个寻根的过程中,学生必然需要超越文化内容,而将之和中华民族之魂联系。这就不仅仅是知晓几个美德故事、背熟多少古诗词就可以解决的,而是一种通过亲身实践推动价值内化的表现, 也避免了传统的道徳教育关注普遍化、客体化的知识割断了与生活和实践的联系的倾向。

  2.在理性思辨中明晰价值判断

  综合实践活动强调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学生通过各种课题研究去思考 “为什么端午节是奠基爱国诗人屈原的”“中国的建筑为什么追求对称之美”“为什么大多数人都跟爸爸姓“等等问题,这些问题进而可以形成学生研究的主题或课题,学生进行探索和研究。引导学生以这些主题进行实践活动,进行探究,最大的优势在于避免了唯知识化的道德说教,而引导学生自己主动思考并寻求问题的答案。

  如一些学校开展中外文化比较研究主题,学生通过对春节与圣诞节、中秋节与感恩节、万圣节与中元节等节日习俗比较来关注生活,深入理解和认识中西文化的差异,从而引导学生认识到中华节日文化和中华文化传统的价值,理性看待社会上盲冃过洋节的不良价值导向。这是在全球化和多元化背景下的一种价值回顾。而通过明确的价值观定位, 引导学生通过思辨比较的方式进一步纵观世界历史,在放眼全球民族文化的基础上,认识中华传统文化所具有的影响力和生命力,从而真正建立民族自信,增加文化认同,弘扬民族精神。这恰恰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重要体现,4种基于文化自信的价值引导。

  三、主体育德:重视自我教育的德育价值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一门倡导鼓励学生主体参与并亲历实践过程的课程。实践活动中,学生自主开展、自主实施、自主管理是第一要义。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始终具有活动的主动性,通过活动促进学生自我认知、自我管理。

  一些学校在组织综合实践活动时,为了追求活动的规范化和规模效应,更多地从精细化管理角度进行学校实践活动的设计。看上去活动组织得轰轰烈烈,但事实上学生只是被动的参与者,跟着教师已经设计好的程序“潇洒走一程”而已。另有一些学校组织实践活动时为了省力,常常将学生的实践活动委托家长带队组织,仅仅以实践作业的形式来要求学生完成,而许多家长因为不了解综合实践实践活动课程的本意,而仅仅当作作业来完成,在整个实践活动中在存在“家长活动”“家长作业”。这种做法,恰恰忽略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设置的最根本的目标— 强调学生主动参与并亲历实践过程,未能实现学生在实践活动过程中充分发挥主体地位,自主开展、自主实施、自主管理的德育价值目标。

  1.基于真实情境的自主选题

  基于学生的生活情境和兴趣,引导学生自主的开展主题的选择,摒弃主题选择的盲目性,仅仅是为了活动而做指定主题。如在重阳节来临之际,某班结合学校开展的传统文化进校园的主题活动,组织班级学生开展《走近重阳节》的实践活动。教师在选题指导时,会引导学生自己去探索和思考,关于重阳节这一中华传统文化节日,大家可以开展怎么样的活动。而同学们通过资料查询、课前调查、同伴讨论等形式,进行了自己感兴趣的实践主题商议。 确定了以下的活动主题:可以根据登高的习俗组织一次重阳登高活动,根据敬老习俗开展走进养老院活动,根据传统文化的要求开展关注文化习俗的调查研究等。这样的选题,一方面兼顾了实践活动情境的真实性,同时也充分体现了基于学生兴趣和自主选择的活动主题选择。

  2.给予学生课程自我管理的机会

  综合实践活动的性质之一为自主性,学生不仅在课程的选择上有较大自主性,可以自己选择学习目标、内容、方式及活动结果呈现的形式;在课程的实施上也有较大的自主权,学生自主设计活动方案、组织活动,调控活动进程。指导教师只进行必要的指导,做到帮扶自如,而不包揽学生的工作。更多时候,教师会引导学生充分发挥活动计划的导向作用。在准备阶段,指导学生做好实践活动计划,帮助学生弄清楚开展活动需要有目的、有规划,使活动井然有序,有的放矢;让学生制定一份活动计划表, 合理安排并能认真执行,持之以恒。用活动计划的设计和执行来贯穿学生整个实践过程,培养了学生自我规划、管理和团队协助的能力,学生活动过程中自主监控管理能力得到提升。

  3.重视评价环节的自我反思导引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评价环节以成果的总结和展示为依托。评价常和活动后期的总结和展示阶段密切联系,此阶段,学生可对自己活动过程中的表现作实践回顾,理性地评价自己特长与不足,这样的总结评价,强调的是学生的自我认知改进。如浙江省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建议中就有这样的实施建议:在班级服务性学习主题开展过程中, 要求学生做到参与每周班级(或校园)内某一岗位的服务,做到认真负责、有始有终;组织开展班级 “生物角”或校园“百草园”建设等主题活动学习过程中,要求学生负责某一生物的管理。这都是体现了学生自我管理的一个重要方面。在活动总结阶段,则可以引导学生对自己在活动的具体实施过程中的角色定位和职责履行进行自我评价。同时为了提高自我监控的效率,一些老师会将评价前置,把活动过程中是否体现了自我学习、自我合作等等作为有效开展实践活动的指标,这样的做法值得借鉴。

  当然,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育德功能有整体性特征,在课程活动中德育渗透到课程的方方面面, 按照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品质、道德行为四个层次目标全面落实在活动过程中。作为实践工作者,基层学校和教师要将促使学生在价值体认、责任担当方面的意识和能力的提高,和推动学生综合素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升放置在同等重要的位置,从而全面推动学生的核心素养和综合能力的提高。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育德价值和实践路径相关期刊推荐:《教育理论与实践》(旬刊)创刊于1981年,是由山西省教育厅主管、山西省教育科学研究院和山西省教育学会主办的教育学术期刊。办刊宗旨:繁荣教育科学研究、倡导教育理论和实践创新、服务教育学学科建设及教育改革和发展。读者对象:读者对象主要为育理论、教学、教育管理工作者及师范院校学生。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lunwencheng.com/lunwen/jyu/16212.html

各行业核心期刊快速入口

医学类核心期刊汇总
口腔核心期刊
卫生核心期刊
药学核心期刊
眼科核心期刊
儿科核心期刊
医学核心期刊
兽医核心期刊
外科核心期刊
护理核心期刊
临床核心期刊
教育类核心期刊汇总
小学教育核心期刊
中学教育核心期刊
高等教育核心期刊
职业教育核心期刊
成人教育核心期刊
人文教育核心期刊
科学教育核心期刊
教育核心期刊
教学核心期刊
教育管理核心期刊
学科类核心期刊汇总
语文核心期刊
数学核心期刊
外语核心期刊
化学核心期刊
物理核心期刊
历史核心期刊
政治核心期刊
体育核心期刊
艺术核心期刊
法律核心期刊
经济类核心期刊汇总
市场经济核心期刊
经济核心期刊
金融核心期刊
财经核心期刊
审计核心期刊
旅游核心期刊
统计核心期刊
会计核心期刊
农业类核心期刊汇总
畜牧核心期刊
农业核心期刊
林业核心期刊
工业类核心期刊汇总
机械核心期刊
冶金核心期刊
电力核心期刊
铁路核心期刊
电气核心期刊
工业核心期刊
石油核心期刊
环境类核心期刊汇总
电力核心期刊
水利核心期刊
能源核心期刊
地质核心期刊
化工核心期刊
环境核心期刊
气象核心期刊
地理核心期刊
建筑类核心期刊汇总
测绘核心期刊
测量核心期刊
建筑核心期刊
交通类核心期刊汇总
铁路核心期刊
公路核心期刊
交通核心期刊
运输核心期刊
汽车核心期刊
轨道核心期刊
科技类核心期刊汇总
电子核心期刊
科技核心期刊
计算机核心期刊
其他类核心期刊汇总
管理核心期刊
档案核心期刊
心理核心期刊
政法核心期刊
文学核心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