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核心期刊论文发表咨询网经济管理》低碳生活的价值追求与建构

低碳生活的价值追求与建构

来源:核心期刊论文发表咨询网 所属分类:经济管理 点击:次 时间:2022-01-11 08:49

  [摘 要]人类社会生活方式有一个不断演进的过程。然而近代以来,由于在工业文明条件下的高碳排放,导致了一系列生态危机和人类生存危机,究其根本原因,还是在于人自身,尤其是不和谐的生活方式。于是,低碳生活成为人类的共同选择。低碳生活是一种健康、自然、安全、简约、环保的生活方式,其实质是以低碳为导向的一种人与自然共生型生活模式。而建构和实现低碳生活,其核心是技术革新、制度创新和人们生活观念的转变。惟有如此,低碳生活理念才能被广泛推崇,低碳生活才能得到合理的建构和确实的践行。

低碳生活的价值追求与建构

  [关键词]生活方式;低碳生活;价值追求;建构

  长期以来,工业文明条件下的高碳排放客观上形成了全球气候变暖等一系列生态及社会危机,威胁着人类赖以生存的家园,也危害着人类的健康。随着全球生态问题的日益严峻,人类开始尝试着从多个方面来探寻全球生态问题的解决办法和途径。其实,解决全球生态问题的关键在于人自身,即学会正确认识和处理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自身的关系,特别是要选择合适的生活方式。于是,“低碳经济”、“低碳生活”等新概念一一产生,“低碳”时代也因此正向我们走来。

  一、人类生活面临前所未有的困境

  人要生活,必有方式、特征、规律等问题。生活方式简单地说就是回答人们“怎样生活”问题的概念。它是指生活活动的主体在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和在一定的价值观念指导下,依据一定的模式为满足自身日常生活需要而运用各种物质、精神资源的生活活动形式和行为特征的总和。

  生活方式是一个具有丰富内涵的综合性概念。从广义上来理解,它与生产方式相对应。从多层次、多侧面涵盖了人们的一切生活活动,成为人们现实社会生活活动的综合表现。而从狭义上来理解,就只把生活限定在日常生活领域,或直接指向人们的衣、食、住、行等。本文对生活方式作狭义的理解,尤其偏重从人与自然关系方面,即生活活动主体的消费生活方式上进行分析。

  生活方式是一个历史范畴,它的形成与发展是受一定条件制约的。马克思主义认为,一定历史时代的生活方式总是同一定社会的生产方式和社会形态相联系的。马克思、恩格斯指出:“人们用以生产自己必需的生活资源的方式,……它在更大程度上是这些个人的一定的活动方式、表现他们生活的一定形式、他们的一定生活方式。”[1] 24 也就是说,伴随着每个社会生产方式,都会有与之相适应的社会生活方式,人类社会生产方式的演进过程必然伴随着人类社会生活方式的演进过程。

  近代以来,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以及现代大工业的发展,使人类改造自然的能力发生了质的变化,人类在收获着成功的喜悦时,也对自然采取了日益增多的破坏性的行为方式,使人与自然的关系不断恶化,生态危机不断蔓延。由于人类的这种不理智行为,反过来又使人类自身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困境。

  第一,全球气候变暖与生态危机蔓延。随着工业化进程的深入,大量温室气体,主要是二氧化碳的排出,导致全球气温升高、气候发生变化。2010 年 12 月 8 日,世界气象组织公布的“2009 年全球气候状况” 报告指出,近 10 年是有记录以来全球最热的 10 年。此外,全球变暖也使得南极冰川开始融化,进而导致 海平面升高。据美国《新闻周刊》报道,因全球气候变暖将有 100 个国际著名景点从地球上消失,或地形出现重大变化。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先后发表了四个评估报告书,分别在 1990、 1995、2001 和 2007 年对全球气候变化作出科学性的分析。第四次评估报告(AR4)在列举了一系列观测数据和分析结果后向全球发出了警告:“不是吓唬你们,我们已处于临界点。”另外,由于人类自身的活动,导致多方面生态危机:如森林面积锐减、生物多样性面临危机等。

  第二,人类生命受到严重威胁。由于全球气候变暖而导致的人类生命威胁是多方面的。近些年来,科学家不断发出警告,由于全球气温上升导致北极冰层溶化,被冰封十几万年的史前致命病毒可能会重见天日,导致全球陷入疫症恐慌;由于二氧化碳水平和温度的逐渐升高,花期提前来临,让花粉生成量增加,使春季过敏加重;由于温度升高,夏季凉风减少会导致低空的臭氧污染气体的形成,极易引发肺部感染;由于水环境温度升高会使蚊子和浮游生物大量繁殖,使登革热、疟疾和脑炎等时有发生;由于水温升高导致蓝藻迅猛繁衍,从居民供水体系到天然湖泊都会受到污染,从而引发消化系统、神经系统、肝脏和皮肤疾病。如此等等。另外,恶劣的环境污染已严重威胁到人类的生命安全。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最新报告,每年死亡的 4900 万人中 3/4 是由于环境恶化所致。

  第三,南北不平等现象进一步凸显。2010 年的《世界发展报告》中指出:在发展中国家有 1/4 的人每天的生活费仍不到 1.25 美元。有 10 亿人缺少清洁的饮用水,16 亿人缺少电力,30 亿人缺少充足的卫生设施。1/4 的发展中国家儿童处于营养不良状态。这些需求仍是发展中国家和发展援助应该优先着手解决的问题。同时,我们认识到,气候变化威胁着所有国家,而发展中国家在这种威胁面前最为脆弱。据估计,气候变化造成的损失大约有 75%到 80%将由发展中国家承担。即使较工业化之前的时期气温仅升高 2℃,也将导致非洲和南亚的国民生产总值永久性降低四到五个百分点。大部分发展中国家缺乏足够的资金和技术能力以应对日愈严峻的气候风险。这些国家的收入和福祉更直接地依赖于易受气候影响的自然资源,而且他们中的大部分处于热带和亚热带地区,其气候本来就变化多端。联合国开发计划署署长海伦·克拉克(Helen Clark)在《2011 年人类发展报告——可持续性与平等:共享美好未来》的前言中指出:“人类发展报告记述了过去几十年来人类发展取得的巨大进步,但如果我们不采取全球范围的有力措施以减少环境危机和不平等现象,人类的进步将难以继续”。

  第四,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失衡。在现代社会,生产力水平的提高,物质财富的增加使得人们的物质生活有了很大的改善,自身的物质生活资料日益丰富,而精神生活相对贫乏,人类没有解决好自身的精神生活问题,“物支配人”的生活模式成为人类的痛苦遗产。人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严重失衡,而精神生活危机的主要表现是信仰失落,由于失掉了自己的精神支柱,人类无法找到一个安身立命的精神家园。韩国学者赵永植指出:“现代社会的特征是在物质丰饶的同时感到精神贫困。这个时代只有机械及效率优先,而无视人类存在,传统文化被轻视,精神充满苦恼和不安。”[2]

  二、低碳:人类生活的价值追求

  人类的生存困境完全是自己的行为造成的,其中包括人类无所顾忌的生活方式。然而,人类在生活方式失调的危机时刻,都有建构“平衡”、“均衡”、“和谐”生活方式的呼唤。

  人是自然和社会的主体,人是实践的主体,我们不能忽略了人类自身的主体性。面对多种复杂矛盾交织的局面,人类当然具有选择自己“怎样生活”的能动性。因此,在面对各种生态危机的时候,任何主体,包括类主体、集团主体、个体主体都不能独善其身。能源约束、气候变化与人类的生存环境危机和健康安全危害等几大主导因素,使得低碳转型成为人类社会共同关注的议题。国际社会开始行动,共同研究节能减排的办法从而给地球降温,由此就有了联合国数次气候大会,有了各国共同参与制定的《气候变化公约》,有了划时代意义的《京都议定书》,通过了旨在加强《公约》和《京都议定书》全面实施的巴厘岛路线图,尔后又有被冠以“有史以来最重要的会议”、“改变地球命运的会议”等各种美名的哥本哈根气候变化峰会,会议发表了《哥本哈根协议》。还有了世界各国协商联盟提出的限制温室气体排放的指标体系。在此,包括英、美、日在内的各发达国家积极行动起来,倡导节能减排,选择低碳生活。而中国也相继采取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措施,制定了“到 2020 年国内单位 GDP 二氧化碳排放比 2005 年降低 40%- 45%”的国家目标。当前,倡导和谐的人与自然的关系,在生活方式中倡导低碳生活,已经成为人类的共同选择。

  低碳,相对于“高碳”而言,意指较低(更低)的温室气体(二氧化碳为主)的排放。“低碳”是一个技术概念,但现在变成为涉及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的全球性变革。所谓“低碳生活”,就是指生活作息时所耗用的能量要尽力减少,从而减低碳、特别是二氧化碳的排放量,是人们改变落后生活方式的基本取向和行为准则。“低碳生活”这一理念着眼于人类未来。

  有人可能会觉得过低碳生活,就不能开车、住大房子、享受空调了,甚至认为这是一种“返祖”、降低生活品质的行为,其实恰恰相反。低碳生活是一种环境友好型、资源节约型的生活方式,是一种健康、自然、安全的生活方式。低碳生活追求着美好的价值理念。

  第一,低碳生活追求的是一种绿色生活。低碳要求我们体现出对我们生活的地球的尊重和感恩,是这个星球给了我们赖以生活的基本条件,我们就要好好保护它。低碳及低碳生活与“环保”、“生态”、“绿色”的价值取向一致,实际上就在于通过人的生产生活行为的改变,处理好人与资源环境的关系,谋求人与自然的永续发展。“绿色”以形象化的方式传递着尊重自然、爱护环境的理念。绿色生活的基本要求是:人类生活不能破坏自然环境,必须维护生态平衡。具体而言,绿色生活,一是引导人们在日常生活中,选择未被污染或有助于公众健康的绿色产品。二是在消费过程中多选购能源消耗低,对环境污染少的,较少产生垃圾的产品,尽量使用重复率高、能循环使用的产品。三是注重对废弃物的处置。四是崇尚自然,追求健康,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总之,在追求生活舒适的同时,注重环保,节约资源和能源,实现绿色消费。

  第二,低碳生活追求的是一种公平生活。人们的生活与其消费密切相关。人的消费应建立在维护人与人之间的平等和代际之间的平等的基础上。而在当今世界上,消费不公现象十分突出,消费向两极发展,一极是穷奢极欲的过度消费,另一极是严重的消费不足。在发达国家的高消费社会里,奉行物质主义的生活方式,消费水平被看作社会地位的象征。富裕阶层也就是消费大量物质财富的人,他们受到社会的尊敬和羡慕,为了显示自己更高的地位,人们竞相购买大量消费品,甚至奢侈品,无限制地追求物质享受。这种过度消费对生态环境带来了严重破坏。而且,消费不公突出地表现为对自然资源占有的不公平。因此,限制过度消费,实行公平消费,过公平生活是人类的追求。低碳生活从表面来讲是减碳,实质上就是要发达国家减少不必要的资源浪费,杜绝奢侈生活,且要给发展中国家留有一定的发展空间,使人类有一个公平生活的环境。从另一个角度看,低碳生活追求的是一种公平生活,公平生活要求有一个公平的政治、经济环境,这就意味着要实现国际关系的公平。

  第三,低碳生活追求的是一种可持续生活。19 世纪美国作家梭罗被誉为美国环保运动的思想先驱,他在《瓦尔登湖》中告诉我们,如果一个人能满足于基本的生活所需,便可以更从容、更充实地享受人生。梭罗向我们展示了一种简朴和节俭的生活方式,一种不仅为了今人还要让后代人生存、发展的生活方式。由于工业社会的发展模式单纯追求经济增长,单纯强调经济发展速度越快越好,人们的生活方式被物质化了,在消费观念上过分追求奢侈型消费。面对日益恶化的生态危机,人类必须从根本上转变其思维方式,因为地球是有限的,资源是有限的,而且地球吸收污染的能力也是有限的,人们不应只顾及自己眼前的利益而忽视长远利益以及后代人的需求,因此,在生产、生活和消费上都要强调整体性、协调性和可持续性。特别是在消费观上要提倡可持续消费,在生活观上要提倡可持续生活。低碳生活要求人们过一种有节制的生活:一是要减少生活过程中对自然资源的消耗;二是要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和对生态的破坏,使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能可持续地为人类造福。

  第四,低碳生活追求的是一种健康生活。在工业文明条件下,由于过度生产拉动的过度消费导致人类身心产生多种疾病。就全球范围来说,人类既有由于饥饿、营养不良引起的疾病,也有由于生活水平提高、在饮食上营养过剩和营养不平衡带来的疾病。比如,在美国仅心脏病、脑血管疾病和癌症三项导致死亡的人数就占死亡总人数的 70%,其致病原因主要来自饮食过量,脂肪摄入量过多以及缺少运动、吸烟。

  发展不能超越资源和环境的承载能力。它要求将社会全面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作为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最终目的。总之,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上,我们要以人类生存发展的全球利益、长远利益和根本利益为视角,努力促进人与自然的协调与和谐,从而实现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而且,要转变资源价值观。资源是有限的,且资源是有价值的。资源、环境并不是大自然对人类的免费赠予,它们在人类的生产过程中要被耗损和破坏,人们如果要持续进行生产,就应当对它进行维护和修复。传统的价值观无视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不可避免地带来生态环境问题。因此,我们要转变资源价值观。联合国环境署公布的 2011 年世界环境日主题是——森林:大自然为您效劳。旨在配合联合国国际森林年,强调森林的生态价值,提高人们的森林保护意识。

  低碳生活倡导人类过一种有责任的生活,这种生活要求我们不仅要对人类负责,也要对动物、植物、无生命的存在负责。尽管个别国家为了维护自己的利益而牺牲世界的利益让人无奈,但是越来越恶化的生态危机又一再提醒我们的处境:不仅需要全球共同制定可行的方案和合法的规约为每个国家规定责任,更应该有一种积极的参与意识渗透到每一个实体中,使之成为一种自觉自愿的行为。

  三、低碳:各种活动主体的行为追求

  低碳生活的实现,战略目标的确定和实施固然重要,但如何将低碳生活理念落实到各执行层面,内化到全社会的具体而细微的生活实践中,使之成为民众的一种生活行为和生活自觉,则更为关键。

  第一,各级政府应发挥主导作用。政府及相关部门不仅是社会事务的管理者,更是百姓生活的服务者。低碳生活不仅仅是市民的自觉行为,也需要政府及相关部门营造一个低碳生活环境。而且,政府作为社会公共管理的主体,既是管理者,也是消费者,既承担着对经济进行调控和引导的职能,也为消费市场提供产品。这对形成良好的低碳生活方式具有重要作用。首先,政府应加强宣传,引导消费者的低碳消费理念。国家应通过科普知识推广和文化活动,加强对消费者环境知识教育和环保意识。通过多种方式,促使消费者在消费过程中充分考虑环境需要和生态需要,以资源和环境的承载能力进行消费。其次,政府应完善法律法规和制度机制,引导消费者过低碳生活。国家应有相应的法律法规,对低碳消费的消费行为给予支持和激励。同时,要完善实行低碳生活的体制、机制,减少能源密集型产品大量进入市场。创造绿色产品供应结构,加大对非“绿色”产品的检查力度,为消费者实行绿色消费、生态消费创造良好的消费环境。再次,政府应完善相应的设施,并提供相应的服务。如:引导产业结构的调整、构建绿色出行体系、优化城市功能区的规划、加大对节能技术及产品的采购和扶持力度,等等。政府在降低污染的过程中可以扮演非常积极的角色,可以设计一些方案,充分运用好财政鼓励措施。最后,政府自身也要从“高碳化”向“低碳化”运作转变。

  第二,企业应充当中坚力量。作为资源消耗主体的企业,应当主动承担起相应的社会责任。而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成为市场主体,为了自身谋利,一些企业往往缺乏社会责任,如:漠视员工利益、缺乏诚信意识、忽视环境保护、耗费资源严重、公益意识淡薄等等,这些与企业的社会责任都是背道而驰的。

  企业是全社会推行低碳生活的重要环节。因为,企业是能源消费和碳排放的重要来源,在全社会实行新的经济发展模式和消费模式过程中,企业不得不进行技术革新,降低能耗,减少碳排放,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减少污染。同时,企业也是低碳消费产品的提供主体,是联系低碳生产性消费和其非生产性消费的纽带。只有企业提供尽可能多的环保节能产品和低碳产品,民众才能具有低碳生活的物质基础。企业应实行清洁生产战略,制造出无公害、无污染的低碳产品,企业应加强低碳产品的质量检测和监督工作。总之,企业是低碳生活实践的主体之一,企业有责任、也有义务积极参与低碳生活实践的进程,从一个个细小的技术创新入手,成为全民践行低碳生活的中坚力量。

  第三,普通民众应成为积极的实施者。任何集体都是由个人组成的,任何道德原则、规范必须落实到个体行为中。道德原则只有在一个个具体活动的个人的行为过程中才能体现出来。同时,一个有效的环境保护规范必须与个体行为方式相联系,环境保护规范应直接指向现实的个人行为,只有这样才能对环境保护中个人行为有直接的针对性。一个道德自律能力差的人,极有可能摆脱现实社会中人伦关系的束缚,丧失社会责任感和道德感,从而放纵自己的行为,出现诸多违反生态环境道德的问题。只有个人在道德修养上加强自律,全球生态规范才能落到实处。“低碳”涵盖了人们的衣食住行,已经深深地嵌入人们生活的每个细节。我们要关注日常生活中的碳足迹。碳足迹是用来衡量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排放二氧化碳的一种方式。从个人来讲,人们的日常生活能源消耗量是十分巨大的。目前人们的吃住行用存在着过度消费、一次性消费等与低碳生活相悖的不良习惯和行为。为此,每一个人都应参与到遏制奢侈消费、提倡崇尚节俭、开展节能减排活动中来,养成节约环保的消费方式和生活习惯,“低碳”你我的生活。低碳生活倡导的是一种公众环保和社会责任理念,对于我们普通人来说,低碳生活不是一种能力,而是一种态度,也是一种责任。

  四、低碳:创新制度与规则

  低碳生活不仅要靠各生活活动主体的自觉行动来实现,同时也呼唤相应的制度环境来助推。在新的社会历史条件下,需要创新相关的制度与规则,从而为实现低碳生活提供制度保障。

  低碳生活需要公平完善的国际规则。由于人类利益的整体性,面对日益严峻的生态问题,多种多样的国际公约不断产生,纷繁复杂的国际规则不断制定,各集团之间的条约不断增加,各国内部的制度改革不断进行,等等。如:《禁止在大气层、外层空间和水下进行核试验条约》(1963 年)、《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关于消耗臭氧层物质的蒙特利尔协定书》、《关于在国际贸易中对某种危险化学品和农药采用事先知情同意秩序的鹿特丹公约》(2004 年)等国际规则的出台。这些规则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全球处理甚至缓解生态环境恶化的问题。但是,由于不同集团各自利益的分歧,有许多规则在不断完善,也有许多规则有待于进一步完善,而有些规则需要作根本调整。

  同时,低碳生活更需要各国政府出台制度作保障。打造低碳生活,需要各国政府的宣传教育作引导,更需要法律规章来约束。2009 年 6 月 26 日,美国众议院通过了备受瞩目的《2009 年美国清洁能源与安全法案》,这是奥巴马总统在能源与气候新政推进过程中的一次重大胜利。这无疑在美国低碳转型中奠定了坚实的政策和制度基础。近年来,我国先后颁布了《环境保护法》等一系列法律法规。当前,一方面要严格执法,逐步规范公众的行为,使之自觉遵守生态道德规范和相关法律法规,形成良好的社会风尚。另一方面还必须通过法律等手段迫使企业的低碳生产和人们的低碳消费,使得低碳成为各行为主体的应为规范。近年来,从中央到地方,政府通过减免税费、提供财政补贴等措施引导消费者节能减排,实现低碳生活,已经有了许多成功的范例。比如通过减免购置税,鼓励引导消费者购买小排量汽车,通过财政补贴方式推广节能灯、高效节能空调,等等。不过,营造低碳生活的制度体系,政府还有许多可以作为的空间。

  低碳生活的实现要靠减少化石燃料如煤、石油等的使用,尽量多利用生物质能、风能、太阳能等,尽量减少碳排放,以实现日常生活的低成本、低代价。要实现人们生活的低碳转型,最重要的一个推动力量就是科技进步。也就是说,低碳生活的实现一定要靠科技作保证。长期以来,我国的能源使用效率低下。目前中国的总能耗是美国的 3/4,而中国的 GDP 是美国的 1/3,碳排放量更超过了美国 10%。我们的能效只是美国的 1/3,日本的近 1/6。显示出我们提高能效的巨大空间。因此,如何提高能效,如何加快科学研究和开发可持续性的消费产品,是我们不得不解决的突出问题。低碳需求是科技创新的原动力。科学家们一定要直面社会的需求,协同社会各方面力量,创新关键低碳技术,为实现低碳生活提供技术支持。低碳技术涉及电力、交通、建筑、冶金、化工、石化等部门,以及可再生能源及新能源、煤的清洁高效利用、油气资源和煤层气的勘探开发、二氧化碳捕获与埋存等领域。同时,要加强国际间的交流和合作,推动消费生活模式的转变。就现实状况而言,我国与发达国家相比,在包括碳技术在内的许多技术领域有差距。美、日等发达国家已有许多较为成熟的减碳技术和低碳产业,因此,我们要加强与国际性组织和企业之间的广泛合作。同时,也要增强我国的自主创新能力,以此推动我国迅速地实现由传统消费模式向低碳消费模式的转变,在解决我国资源短缺问题的同时提高国民的生活品质。 ——论文作者:杨鲜兰

  [参 考 文 献]

  [1] 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 3 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0.

  [2] 赵永植.重建人类社会[M].清玉,等,译.北京:东方出版社,1995.

  [3] 梁漱溟.梁漱溟全集:第 1 卷[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1989.

  [4] 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 42 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lunwencheng.com/lunwen/jgu/21551.html

各行业核心期刊快速入口

医学类核心期刊汇总
口腔核心期刊
卫生核心期刊
药学核心期刊
眼科核心期刊
儿科核心期刊
医学核心期刊
兽医核心期刊
外科核心期刊
护理核心期刊
临床核心期刊
教育类核心期刊汇总
小学教育核心期刊
中学教育核心期刊
高等教育核心期刊
职业教育核心期刊
成人教育核心期刊
人文教育核心期刊
科学教育核心期刊
教育核心期刊
教学核心期刊
教育管理核心期刊
学科类核心期刊汇总
语文核心期刊
数学核心期刊
外语核心期刊
化学核心期刊
物理核心期刊
历史核心期刊
政治核心期刊
体育核心期刊
艺术核心期刊
法律核心期刊
经济类核心期刊汇总
市场经济核心期刊
经济核心期刊
金融核心期刊
财经核心期刊
审计核心期刊
旅游核心期刊
统计核心期刊
会计核心期刊
农业类核心期刊汇总
畜牧核心期刊
农业核心期刊
林业核心期刊
工业类核心期刊汇总
机械核心期刊
冶金核心期刊
电力核心期刊
铁路核心期刊
电气核心期刊
工业核心期刊
石油核心期刊
环境类核心期刊汇总
电力核心期刊
水利核心期刊
能源核心期刊
地质核心期刊
化工核心期刊
环境核心期刊
气象核心期刊
地理核心期刊
建筑类核心期刊汇总
测绘核心期刊
测量核心期刊
建筑核心期刊
交通类核心期刊汇总
铁路核心期刊
公路核心期刊
交通核心期刊
运输核心期刊
汽车核心期刊
轨道核心期刊
科技类核心期刊汇总
电子核心期刊
科技核心期刊
计算机核心期刊
其他类核心期刊汇总
管理核心期刊
档案核心期刊
心理核心期刊
政法核心期刊
文学核心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