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核心期刊论文发表咨询网经济管理》北部湾港港口物流金融发展研究

北部湾港港口物流金融发展研究

来源:核心期刊论文发表咨询网 所属分类:经济管理 点击:次 时间:2021-12-06 16:55

  [提要]在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推动下,北部湾港港口物流业发展正处于前所未有的机遇期,这对其港口物流金融发展提出新的要求。本文对北部湾港港口物流发展现状进行分析,进而阐明物流金融协同发展的必要性,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发展策略。

北部湾港港口物流金融发展研究

  关键词:北部湾港;港口物流金融;物流金融协同发展

  引言

  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入使现代国际物流在世界各国经济发展中所起的作用日益凸显。港口物流作为促进物流发展的关键节点,对供应链系统各项服务水平的提升也具有不可替代的影响。同时,由于金融行业和物流行业在其不断发展过程中与互联网的联系越来越密切,因此生成了“互联网+金融+产业”的新模式,在此基础上物流业与金融业不断融合,形成了物流金融。简单来说,物流金融就是在物流运作的整个过程中的一种经营活动,其利用不同种类的金融工具,完成商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的高效率融合,通过管控供应链中货币资金的营运方式使得对货币资金的运用效率达到最大化。

  广西北部湾凭借其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获取了良好的营商环境,它不仅是西部陆海新通道的关键物流节点和唯一出海口,也是连接东盟等国的重要门户。作为西南地区最具有潜力的港口物流区,承担着发展成为重要国际航运中心、物流中心和金融中心的重要角色。北部湾港正处于全方面发展的上升期,享有保税物流体系、开放合作等诸多政策扶持优点,但同时也具有诸多无法回避的缺点,如物流企业实力弱小,产业同质化严重、物流体系不健全等。因此,广西北部湾迫切需要不断完善的现代化物流体系作支撑,迫切需要物流金融的创新发展作促进,迫切需要航运、物流、金融相融合的科研成果作参考。北部湾港港口物流的不断进步需要金融机构做出适时改变,能够提供与之相配套的金融服务。如何运用金融创新来带动物流创新,实现双方共赢是极具研究意义的重要课题。

  一、研究现状

  通过梳理以往学者的相关文献,港口物流金融的发展研究可以从物流金融的内涵、物流业与金融业的协同发展以及港口物流金融的运作模式等角度进行学习。其中,物流金融的内涵可以追溯到20世纪40年代,那时候就有国外学者基于物流金融业务的发展,从更深的层次分析物流金融业务发展过程中展现出的方式以及流程。近年来,随着供应链金融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学术界和理论界也渐渐地将关注点转移到物流金融方面。广义层面来说,物流金融可以解释为,是一种面向物流运营的全过程,发挥着不同金融产品的优势,实现“三流”的有效整合,即物流、资金流、信息流,高效运营物流行业的货币资金。但是,对于港口物流金融来说,具体的运营模式主要有质押监管业务,也就是说出质人向质权人抵押其合法的货物来当作出质人偿还债务的担保,质权人向出质人进行融资,而质权人会委托监管人,在固定期限内对此担保货物具有占有权和管理权的行为。

  学术界研究物流行业与金融行业共同发展的时间比较短,研究对比物流金融就会少很多。我国物流金融业务一般有两种运营模式,主要区别在于以物流企业为主体还是以金融机构为主体。积极健康发展的物流金融业,物流企业和金融机构两个主体的协同合作不仅是必需的,还需要识别和评估物流金融运作过程中可能产生的风险,定性与定量分析风险发生的概率,使物流金融业务风险带来的损失得以计算与评价,进而采取相应的物流金融风险防范措施,防患于未然。

  港口物流金融的运作模式可以根据不同的发展阶段加以区分。在最基础的阶段,基于“仓储物流”的“融资+担保”模式;进阶阶段,以港口为核心的关联企业及辐射港口周边的上下游企业等多数本质不相同的产业集聚一体发展成为复杂群落。

  就学术探讨现状而言,港口物流金融的研究相对匮乏,仍存在很多问题值得进一步探索。此外,鲜有学者对北部湾港港口物流金融进行研究,这为本文探究北部湾港港口物流金融提供了研究空间。

  二、北部湾港港口发展物流金融的必要性

  (一)北部湾港港口物流发展现状。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这一国家战略的实施加快了北部湾港成为国际门户港的步伐。从港口吞吐量的角度来看,随着我国与东盟贸易的稳定增长和西部大开发新格局的加快推进,北部湾港充分把握机遇,合理利用资源,稳住国际国内两个市场,其集装箱货源和吞吐量实现不断增长。2020年,北部湾港集装箱吞吐量在全国沿海港口排名中位居前十,超过了500万TEU,较2019年增长32%,集装箱吞吐量增速远超其他港口,居于全国第一。这不仅达成了《西部陆海新通道总体规划》中的阶段目标,也展现了北部湾港巨大的发展潜力。

  从港口布局的角度来看,北部湾港大力克服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和经济下行压力,三大港区加大海铁联运、水水中转和“散改集”力度,加密增开班轮航线,海铁联运“最后一公里”衔接不畅的问题得到有效改善,航线网络覆盖日趋完善。截至2020年,北部湾港关于集装箱的航海路线已有53条,包括了29条外贸航线。目前,西部陆海新通道班列辐射区域跨越7个省份(自治区、直辖市)、经过23座城市、到达49个站点,重庆、成都、昆明班列实现双向天天班,并且逐渐开始形成了与中欧班列的无缝衔接。随着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的推进,目前高效的运营统筹协调机制已经形成。与此同时,西部陆海新通道这一战略还重点推进了一批大型专业码头、港口、深水航道、集疏运体系以及物流园的建设。北部湾港具有2.65亿吨的年均通船能力、560万TEU的年均集装箱通过能力,其拥有的最大可靠泊20万吨级的散货船和10万吨级的集装箱船能够装卸列入交通运输部统计口径的全部17大货类;其中,钦州自动化码头创新性提出“U”型堆场方案,建成后有望成为国内乃至国际一流的自动化集装箱码头。

  尽管北部湾港港口物流在其机遇期凭借地理位置和国家政策扶持优势获得了一些发展,但与此同时依旧有许多阻碍因素存在,大概可以总结为以下四个方面:第一,港口一体化建设相对落后。北部湾港物流企业规模普遍较小,分布不集中,管理混乱,三大港口的规模效应微弱。港口的物流基础薄弱严重阻碍了港口的一体化建设。港口集疏运能力不强,结构性矛盾凸显。第二,港口货物结构单一。在2019年北部湾港完成的货物吞吐量中,货物主要涉及大宗散货,例如粮食、金属矿石、煤炭和石化产品等,这类货物占总货物量的比重超过60%。而经济附加值更高、环境适应性更强的集装箱,特别是外贸集装箱货物完成量较少,港口综合竞争力不强。第三,港口综合服务功能单一。按照港口的代际划分,北部湾港目前属于第三代港口的初期阶段,港口结构不够精细,需要进一步优化改善。北部湾港港口功能以及服务不够多元化和专业化。其物流产业仍把装卸、储存、转运作为主要业务,然而港口特有的一些增值服务功能还没有发展起来,例如拼箱、分练、包装、临港加工等。这主要由于北部湾港港口信息化还处于较低水平,其综合服务功能有待进一步优化。第四,尽管北部湾三港现由广西北部湾国际港务集团有限公司对它们实行统一的规划、监督与管理,但因三个港口多年自主发展且地理位置相近,所以港口间存在资源配置不够合理、基础设施重复建设、商业开发项目趋同和发展方向冲突等问题。这导致北部湾三大港口之间竞争激烈,协调合作能力水平低,难以实现互利共赢,因此影响北部湾港的整体发展。

  (二)北部湾港港口发展物流金融的必要性。从物流业的发展状况看,在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和国家政策的大力推动下,有“一湾相挽十一国”之称的北部湾港凭借其极优的地理位置正处于发展的机遇期。物流业得到了快速发展。物流业的发展伴随着资金的流动,必然产生巨大的金融需求。无论是从发挥优势还是补齐短板来看,北部湾物流的发展都需要金融支持。具体表现为以下几点:

  1、需要金融支持,获得项目融资。北部湾港港口物流企业大多为中小型企业,经常会由于资金回收周期长、融资门槛高等出现资金紧缺的状况,需要借助外力来解决资金需求,促进融资模式的创新。由以上可以看出,北部湾港港口物流企业的资金需求量虽然相对较小,但需求次数多且急。在融资需求上表现的特点即为对融资的时间和便利性要求很高。面对发展资金不足和融资成本的不断提高,北部湾港港口物流业对融资的需求越来越旺盛。

  2、需要金融支持,提高物流运作效率。就目前情况而言,北部湾港港口在物流金融业务这方面发展迟缓,使得部分金融机构无法发挥物流金融一体化等综合服务的优势,物流企业资金周转率低于平均水平,原材料、半成品以及成品无法实现其自身价值,更不用提增值价值。这些都严重限制了物流运作效率的提高。发展港口物流金融业不仅能够促进金融机构、港口物流企业以及以港口为中心的上下游企业之间业务的合作,还能促进金融行业与物流行业的共同发展。

  3、需要金融支持,提高资金结算和外汇服务的便利化。北部湾港港口正处于物流业发展的上升期,它不仅是我国西部地区的一个关键出海口,还是与东盟进行对外贸易的主要国际门户港。截至目前,北部湾港已经和全球将近1/2的国家和地区以及超过200个的港口完成通航,与此同时还有5条海路铁路联合运输路线被开通,依次是黔桂路线、渝桂路线、川桂路线、陇桂路线和滇桂路线。作为北部湾港三港之一的防城港,是我国最核心最关键的粮油加工基地、建材进出口中心以及煤炭储藏及配送中心。因此,防城港的物流企业的对外业务会涵盖资金的支付和结算,而这一步骤离不开外汇服务。同样的,作为国际门户港的北部湾港,其对外贸易金额呈暴涨趋势,这也就意味着物流企业会有越来越多的国贸业务并在交易过程中涉及越来越多的外汇兑换。因此,物流企业经营过程中会不可避免地涉及到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汇兑和创新电子支付工具等业务,这些都需要得到银行等金融机构的大力支持。金融业与物流业的协同发展能够使得越来越多的跨境物流业务直接实现“一单到底、一票结算、一次委托、一口报价”这一高效过程,不仅使跨境通关与运输效率有所改善,还降低了进出口企业融资的难度和成本,更能实现跨境贸易的便利化。

  4、需要金融支持,提供风险保障。在北部湾港港口物流业的发展过程中,保险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物流企业无论是具体业务的展开还是获取发展所需的融资,都需要保险为其进行担保或进行风险的规避。然而,港口航运物流业所需要的保险与北部湾港目前持有的最基本的保险业务有很大的差别,主要体现在前者更多地与金融相融合,会具有较强的融资性。现代港口物流业的服务所包含的内容已经远远不止最基本的临港仓储运输这一项,其服务领域已经涵盖了包括集装箱运输、存货管理、配送服务、贴标、订单履行、属地配送、分类包装等在内的多个领域。因此,现代港口物流业有可能遭受的风险例如自然灾害和突发事故都更加错综复杂,在这种情况下,任何环节出现问题就会使企业有遭受惨重损失的可能性,从而导致港口反向发展。为了有效地减少这种潜在风险,促进港口又好又快发展,北部湾港港口需要建立起物流金融综合服务体系,保证相关金融机构能够给物流企业制订保险方案并提供更多一站式服务,帮助企业降低风险,提高经营效率。

  5、需要金融支持,带动物流产业创新。现阶段,人们渐渐拥有高质量的生活水平,对物流服务的要求也随之提高,非常在意物流的实效性和其提供的增值服务。物流企业就需要满足全国乃至全世界范围内客户针对不同批次、规格所提的个性化需求。目前,北部湾港港口的物流企业提供的物流服务仅限于运输、仓库等传统物流业务,增值服务较弱,无法向顾客提供综合优质的物流服务。因此,为了让物流行业可以发挥更多灵活性、多样性和个性化的优势以获取更多的客户,物流企业需要金融的支持获得更充足的资金保障。同时,金融是经济中的“血液”,其创新发展可以大大促进经济的发展。在金融业与物流业融合发展的过程中,物流业必然受到金融创新的不断驱动,从而针对港口物流管理模式和服务模式进行创新发展,不断与金融相融,促使整个物流业更具竞争力。

  三、北部湾港物流金融发展现状及问题

  近年来,北部湾港利用其前所未有的机遇期大力推进港口物流金融的发展。在科技引领战略下,银行等金融机构近几年加快了智能化转型,研发出了诸多类型的智慧金融产品,如跨境电商线上结算、电商“B2C+O2O”平台、极速贷等大大提高了物流企业的经营效率。国际业务名单实时筛查功能、SWIFT系统、国际结算系统等不断优化升级,并启动了新一代核心建设,进一步打通国际结算系统与其他系统的壁垒,建立更强健、智慧的全平台业务支撑。以北部湾银行为例,2020年北部湾银行尝试扩大边境地区金融服务覆盖范围。在与越南驮隆口岸仅一河之隔的广西龙州水口口岸上线了“富桂-银边通”平台,为边民互市个人提供线上收付汇等服务。以往边民需要花半天至一天时间携凭证资料及现金到银行柜面进行操作,而现在只需在口岸服务中心做信息录入,即可在线完成相关流程,快捷高效。

  此外,银行等金融机构不断从优化融资条件,帮助物流企业转型升级等方面为物流金融的发展输入新的能量。2019年1月至9月,西部陆海新通道有关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累计获得了广西金融机构提供的160亿元信贷资金,并且其项目主体利用债券市场的债务融资,通过发行金融工具,实现融资430亿元。粗略统计,有资金需求的16个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项目负责人和金融机构达成合作使项目成功获得贷款740亿元。金融支持港口物流发展在北部湾港各港口均有体现。以钦州港和防城港为例,在钦州港片区,北部湾银行已经创立了“北部湾银行·钦州城市发展产业投资基金”项目,项目超过10亿元,以此来促进钦州港港口区域的临港产业发展以及城市基础设施的完善,如道路和港行建设等,给很多临港企业以及群众带来了更具特点、多元、便利以及差异的金融服务。切实利用更全面的金融服务支持钦州港港口区域高质量地发展,以期能够深层次地与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相融合,并且能够与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形成对接,最终逐渐完善海洋产业发展服务体系。2020年下半年,防城港航运贸易金融中心正式运行,其对物流、信息流、商流以及资金流进行整理合并,对金融中心的服务体系进行创新,建立一体化的航运贸易金融服务平台。防城港航运贸易金融中心的成立使防城港当地航运、物流、贸易等企业均可以享受到优质的金融服务,这有利于促进广西经济的转型升级,对合理有效利用北部湾港航运资源具有重大意义。

  北部湾港港口物流金融因起步较晚,发展基础较为薄弱,所以在物流金融的发展过程中还是有一些限制因素的存在。主要表现在:

  (一)现代金融业与物流业互为支撑的发展体系尚未形成。物流企业会有较大的操作风险,并且大多数中小企业通常会面对质押风险、银行结算风险以及信用评级风险,企业承受风险的能力都比较低,因此任何过程出现问题都可能会导致企业损失惨重。北部湾港港口金融行业与物流行业互相结合时间不长,其风险管理与控制系统还有待加强,信用评价体系也不太完善,一套完整有效有利的风险管理与控制体系还未建立。尤其金融机构在其金融服务这一流程中,市场准入或者监管没有具体的标准,缺乏具体的规章制度,使得物流与金融相融的步伐放缓。

  (二)有关现代金融业与物流业融合发展的政策、法规尚不完善。目前,针对金融机构、物流企业和物流金融整体业务的操作,我国还缺乏针对性的法律法规和市场机制来进行管理与规范,这使得北部湾港港口物流金融的每一环节都具有一定的潜在风险。主要体现在:首先,作为一个新兴金融市场的港口物流金融,还没有建立起适合又完整的评估体系,对应的评估技术支持还比较初级,与此同时,相关的价值评估系统、方法都没有统一的标准,导致港口物流企业的存货价值与信贷金额不匹配,因此回收贷款的可能较小,即潜在风险很大;其次,北部湾港港口物流金融市场还未建立健全相应的市场体制,相关操作流程都还在熟悉的过程中,对银行类金融机构、港口物流企业和以港口为中心的上下游企业的权利和义务的区分不够明确,会导致模糊担保物品的所有权,造成金融服务不匹配、金融业务不相关等各种问题;最后,现阶段,新兴保险机构暂时还没有加入港口物流金融市场,针对物流金融的管理和风险评估技术比较落后,保险还没有针对港口物流金融的险种。因此,我们需要增加与物流金融有关的研究,具体包括理论与实践研究,制定并完善物流金融方面的法律法规以及市场条例,使港口物流金融的环境化繁为简,以此保证港口经济平稳可持续发展。

  (三)互联网技术在物流业与金融业融合发展中的推动作用还未充分发挥。随着科技以及互联网技术不断创新发展,互联网金融发展速度很快。但是,目前因为北部湾物流企业落后的管理体系和互联网技术的不充分利用,使得北部湾物流企业还无法具备正常的信息化水平。此外,由于技术能力有限,物流企业想要得到金融机构的支持存在一定的难度。除此之外,信息化水平低这一劣势也会使得北部湾港港口社会物流金融系统缺乏衔接性。同时,由于没有充分发挥互联网的媒介和推动作用,导致金融机构与物流企业之间跨行业信息联通能力较差,限制了整个物流金融业务过程中信息的互联。另外,金融机构还没有形成物流企业的整体流程管理系统。北部湾港港口未充分利用互联网的优势,使得金融服务物流模式暂时难以适应物流产业的发展。

  (四)港口物流人才尚不充足,金融等配套服务尚不完善。人才是港口物流金融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为了发展物流金融,对人才也有一定的要求:不仅要熟悉现代物流理论和技术,还要有能力设计物流体系、管理物流运作,并且拥有物流方向的教育背景。就目前的情况来看,北部湾港港口严重缺乏物流金融方向的专业型人才。有数据显示,发达地区大专以上学历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基本都高于10%,然而以北部湾经济区为例,湾区人才比重低于5%,和发达地区相比有明显差距。同时,湾区在高等教育资源分布方面地域不均衡。有统计数据显示,南宁高等院校目前共有34所,是广西高等院校总数的近1/2。然而,北部湾港区域内,北海只有3所高等院校,钦州只有2所。缺乏物流金融方向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以及高等教育资源分布方面的地域不平衡性限制了北部湾经济区以及北部湾港物流金融的发展。

  相关期刊推荐:《合作经济与科技》(半月刊)创刊于1985年,是由河北省供销合作总社主办的刊物。主要栏目:经济与产业、金融投与资、市场与贸易、管理与制度、财会与审计、公共与财政、信用与法制、信息与科技。

  中共中央、国务院于2021年印发了《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明确将北部湾港与上海港、深圳港、广州港等10个港口一并列为国际枢纽海港,这意味着北部湾港在规划定位上已上升为国际枢纽海港。由此体现了港口服务对于金融信息整合的需求很强,但港口目前金融配套体系以及能力、水平不能满足其需求。

  四、北部湾港港口物流金融发展策略

  (一)各方积极建立促进港口物流业与金融业融合发展的新服务体系。首先,北部湾相关政府部门以及金融机构应该密切关注互联网的发展趋势,更深层次地治理金融业与物流业之间的结构,不断提高服务意识,加快政府职能的转变,减少体制内存在的阻碍,在政府与金融机构互相合作下,坚持政策推动,进而不断建设使得金融业与物流业融合发展的政策服务体系。同时,对现代物流行业和金融行业互相结合的支撑,不仅需要政府加强扶持,还需要各级地方政府将其作为地方经济的发展战略之一,制定总体规划,最大限度地运用金融工具与政策调控,对有可能产生的法律、金融、经营风险及时预防。其次,为了使电子商务与物流共同发展进步,政府部门需要以电子商务管理机制体制为出发点,使部门与部门之间的交流合作更加紧密有效,将工作机制做更为全面的改善,将管理职能做更进一步的明确。最后,也应该致力于建设物流金融业协会,重视政府和物流金融业的衔接作用,提高管理效率,共同推进政策的改善与实施,净化行业发展的环境,才能使得物流金融行业持续发展。

  (二)各方积极探索促进港口物流业与金融业融合发展的新模式。党的“十九大”指明,要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提高直接融资比重,促进多层次资本市场。在这一点上,北部湾相关政府部门、银行等金融机构以及企业必须要认真实施“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全方位促进物流行业与金融行业的结合以及不断发展。针对物流行业,持续创新各种理念是必不可少的,如管理理念与发展理念,深入研究金融业与物流业可结合发展的新方式,如发行物流企业债券、物流企业资产证券化等等,不断增加其融资的来源,进而发展为物流企业的闪光点,保证其能够在行业内扎根生长。此外,针对金融业与物流业,应该要共同助力电子商务与物流的合作,促进物流企业不断信息化,以此来促成电子商务、互联网、物流与现代金融行业综合服务体系的建立。政府要积极推动物流企业标准化建设,早日将北部湾港打造成国际门户港。

  (三)各方积极参与促进港口金融业与物流业融合发展的深层次改革。金融行业与物流行业融合健康发展的要求是积极贯彻实施国家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安排。所以,北部湾港的有关部门必须对金融机构和物流企业进行深层次的改革,银行等金融机构对物流企业参股控股也是逐步推进金融机构为实体经济服务的方式参与物流金融的改革。为了促进物流金融的改革,两个行业应该共同建立沟通协同平台,以此来确保信息化共享,了解彼此,促进业务的接洽,同时也要建设银行等金融机构与企业合作规范化的体系,不仅物流企业能够及时了解货币政策和金融实事,而且银行等金融机构可以全面掌握物流企业业务特点以及资金动向。对于金融机构,可以根据物流企业业务特点,以其发展目标和资金动向为立足点,为物流企业提供系统又有效的解决办法,进而可以使物流企业的需求得到满足。在这一发展过程中,金融机构需要加强对风险的管理,根据物流企业的信用问题,建立信用管理系统,利用大数据进行管理,对潜在的信用风险及时预防,最大限度地降低金融风险。为了满足人民对物流服务不断增加新的、多样化的需求,可以探索更多的物流金融服务,持续扩展供应链业务。

  (四)各方积极掌握促进港口金融业与物流业融合发展的互联网新技术。现代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创新发展也推动着物流业与金融业的融合创新。所以,北部湾港物流企业更应该尽量利用互联网技术的优点,熟悉掌握新技术的运作模式,进而将云计算、大数据以及区块链等新技术与港口物流相融合,形成新型商业模式,如网络保险、第三方支付和电子认证等,为物流金融的发展注入能量。以互联网技术做支撑实现物流供给结构的不断优化和标准化绿色智能物流体系的构建。北部湾港金融机构应采取主动措施,研究物流发展的新趋势与新模式,不断实现对金融资源的优化配置。同时,将重点放在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和物流企业改革等方面加大融资支持力度,帮助北部湾港物流企业实现转型升级。北部湾港物流企业和金融机构都深入了解“一带一路”以及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以国家战略为前提,针对不同种类的对外贸易业务需求把电子商务物流作为切入点,合理利用人才与技术等有效资源,增加资金的投入,加强风险的保障,促进国际金融与物流金融更深层次的发展创新,从而确保北部湾港金融业与物流业协同合作水平有所提高。

  (五)各方积极搭建促进港口物流产业与金融产业融合发展的合作平台。金融业与物流业的融合发展是以合作平台作为基础的,因此北部湾港政府必须积极为银行与企业之间的交换与合作建立平台,对于金融机构来说,可以多方位地摸清物流企业的经营状况以及所需资金。对于物流企业来说,可以学习与自身企业有关的金融政策,促进其选择合适的金融机构达成合作。物流企业应时刻遵守诚实守信的原则,在此基础上不断实现业务高效率以及企业信用高等级,为在合作平台上寻找更合适的金融机构进行合作创造机遇。金融机构应该持续了解跟踪物流企业的发展动向,在此基础上创新金融工具,以满足物流企业的需求。同时,金融机构在合作平台上要对其给物流企业提供的服务进行监管,通过发展有关保险业务,规避非系统性风险,能够锻炼其自身能力,与物流企业形成双赢的结果。除此之外,人才培养必不可少,北部湾相关政府部门制定特定港口物流金融方向的人才培养计划,要求不同主体如金融机构、物流企业以及高等院校之间朝着培养人才这一共同目标迈进,促进北部湾港产生前所未有的经济效益。——论文作者:纪华蓥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lunwencheng.com/lunwen/jgu/21300.html

各行业核心期刊快速入口

医学类核心期刊汇总
口腔核心期刊
卫生核心期刊
药学核心期刊
眼科核心期刊
儿科核心期刊
医学核心期刊
兽医核心期刊
外科核心期刊
护理核心期刊
临床核心期刊
教育类核心期刊汇总
小学教育核心期刊
中学教育核心期刊
高等教育核心期刊
职业教育核心期刊
成人教育核心期刊
人文教育核心期刊
科学教育核心期刊
教育核心期刊
教学核心期刊
教育管理核心期刊
学科类核心期刊汇总
语文核心期刊
数学核心期刊
外语核心期刊
化学核心期刊
物理核心期刊
历史核心期刊
政治核心期刊
体育核心期刊
艺术核心期刊
法律核心期刊
经济类核心期刊汇总
市场经济核心期刊
经济核心期刊
金融核心期刊
财经核心期刊
审计核心期刊
旅游核心期刊
统计核心期刊
会计核心期刊
农业类核心期刊汇总
畜牧核心期刊
农业核心期刊
林业核心期刊
工业类核心期刊汇总
机械核心期刊
冶金核心期刊
电力核心期刊
铁路核心期刊
电气核心期刊
工业核心期刊
石油核心期刊
环境类核心期刊汇总
电力核心期刊
水利核心期刊
能源核心期刊
地质核心期刊
化工核心期刊
环境核心期刊
气象核心期刊
地理核心期刊
建筑类核心期刊汇总
测绘核心期刊
测量核心期刊
建筑核心期刊
交通类核心期刊汇总
铁路核心期刊
公路核心期刊
交通核心期刊
运输核心期刊
汽车核心期刊
轨道核心期刊
科技类核心期刊汇总
电子核心期刊
科技核心期刊
计算机核心期刊
其他类核心期刊汇总
管理核心期刊
档案核心期刊
心理核心期刊
政法核心期刊
文学核心期刊